從泰山離開後,葉晨直接奔向了崑崙,崑崙山是龍脈的鼻祖,也是地之靈氣——陰氣之源。

對於崑崙這座大山,以前只知道它的高大雄偉,和無盡的神話傳說,認為它是一處險地。實際上它是華夏所有龍脈的發源地和鼻祖,古時便被看作為產生源氣之所。黃河由它發祥而出,它是生氣之源,物本之源。

華夏大地的地理形勢,每隔八度左右就有一條大的緯向構造,如天山-陰山緯向構造,崑崙山-秦嶺緯向構造,南嶺緯向構造。

古籍《考工記》雲:“天下之勢,兩山之間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

古籍《禹貢》把華夏山脈劃為四列九山。風水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龍脈源於西北的崑崙山,向東南延伸出,每條大龍脈都有幹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勘測風水首先要搞清楚來龍去脈,順應龍脈的走向。

“龍者何?山之脈也……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地理大成·山法全書》)指由為龍兮,象形勢之騰伏”廣借龍之全體,以喻夫山之形真”。

《管氏地理指蒙》龍脈有分支,有大小長短,故謂:“龍猶樹,有大幹,有小幹,有大枝,有小枝”。

幹龍,地域延綿千百里,山脈必然是名山,如崑崙山等。

大江大河必是名江名河,如在一本名為《地理人子須知》的書籍中,葉晨看到:“以水源為定,故大幹龍則以大江大河夾送,小幹龍則以大溪澗夾送,大枝龍則小溪小澗夾送,小枝龍則惟田源溝洫夾送而已”。

“觀水源長短而枝幹之大小見矣”。

華夏古代城市選址:“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華夏風水學將華夏地域以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為界,將華夏的山系分為南、北、中三大幹龍。

古之修士中的形法派認為覓“龍” 應循以下幾點:一是首尋祖宗父母,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這裡,祖宗指山脈的出處,亦即群山的起源之處,父母山即山脈的人首處,山脊的起伏輪廓線為脈的外形,審脈時先粗觀是否曲屈起伏,再細察山的分脊、合脊處是否有輪有暈,起伏有暈者則脈有生氣,吉、否則為死氣、兇。

二是分陰陽即是考察山的向背。陰陽是風水裡一對極重要的範疇,可表徵各種各樣相對立的概念,不同的條件下說法相異,在此,形家將之簡單化,對於一座山而言,以南有陽光照射的山面為陽,朝北的山面為陰。

對於住宅而言,以陽宅的正面(多為南面)為陽;背面為陰。而對於山和住宅而言,山為陰,住宅為陽。為了能“負陰抱陽”,房屋(陽)的陰面與山(陰)的陽面相對。雖是推衍之說,帶有濃厚的附會硬湊成分,卻決定了房屋基址的位置以“山陽”為理想,從而使建築獲得良好的朝向與通風條件。

三是觀勢和形,定吉凶衰旺對於“勢”的說法頗多,最著名的有“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在乎粗,形在乎細”、“左右前後兮謂之四勢,山水應案兮謂之三形”。可見勢指的是群峰的起伏形狀,一種遠觀的寫意效果,形則指單座山的具體形狀,近觀寫實景象。所謂“有勢然後有形”,故“欲認三形,先觀四勢”。

尋龍先分九勢說:華夏風水學的巒頭法,根據山脈的起伏和形態,將山脈分佈概括為幾種狀態,山就是九種龍即“尋龍先分九勢說”

回龍:形勢蟠迎朝宗顧祖如舐尾之龍回頭之虎。

出洋龍:形勢特達發跡婉延如出林之獸過海之船。

降龍:形勢聳秀峭峻高危如入朝大座勒馬開旗。

生龍:形勢拱輔支節楞層如蜈蚣槎爪玉帶瓜藤。

飛龍:形勢翔集奮迅悠揚如雁騰鷹舉兩翼開張鳳舞鸞翔雙翅拱抱。

臥龍:形勢蹲踞安穩停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