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陛下心中其實一早便是清楚的。
今日在殿中,陛下是特意讓大理寺卿當眾交待!
眾目睽睽之下,今日的事交待清楚了,此事便定了,翻篇了,日後楚洛在宮中,也不允許旁人再非議!
陛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楚洛考量……
從陛下打臉御史臺開始,就是做給今日朝中所有人看的。
沒有人會再質疑。
楚頌連垂眸。
……
果真,張世傑在殿中繼續道,「建安侯府三房的確是往寧王軍中送過歌姬,大理寺牢獄在押犯人都已招供,且供詞一致。但拒查,建安侯府三房所送歌姬,並非是送與寧王,而是送與寧王身邊的副將羅高峰,羅高峰同建安侯府三房曾是同窗,因為怕叛軍破城洗劫,所以三房有送羅高峰歌姬,讓羅高峰避開建安侯府,留建安侯府安穩!歌姬送到軍中,被羅高峰手下的人扣下,人並未送到羅高峰手中,此事也確係與建安侯府三房有關,但若說建安侯府與寧王的關係,實為牽強!」
此話一出,殿中果真再次議論紛紛。
但張世傑說的話,合情合理!
建安侯府是京中百年世家,最會的便是求穩。建安侯府若是公然支援寧王,不會是今日這番模樣。頂多和旁的劉家,陸家一樣,兩邊都不偏幫,更不會這麼公然往寧王跟前送歌姬。
建安侯治家無方,讓家中三房出了這樣的事,被人揪住了把柄,活罪難逃。
但夥同謀逆這樣的大罪卻是沾不上了。
深究起來,建安侯府其實同劉家和陸家一樣,只是建安侯府還出了三房的事,下場只會更難堪。
張世傑的一番話並無任何偏幫之意,殿中都聽得明白。大理寺已經審過,所有口供都有對的上,此時誰再過問,便是打御史臺,打大理寺,同時打陛下的臉!
李徹收起捲軸,「建安侯!」
建安侯世子扶了建安侯到殿中。
「你告訴朕要怎麼辦!」李徹直截了。
其實早前建安侯府上下甚至都做了最壞的打算,眼下,反倒比最快的結果好,至少,夥同謀逆的死罪是免了,建安侯叩首,「微臣有罪,寧王之亂,上未替君分憂,下未管好家中,讓侯府百年清譽蒙羞,罪有應得,還請陛下責罰!」
「你還知道建安侯府的百年清譽!」李徹將手中卷宗往殿中一扔,「若不是看在楚頌連救駕的份上,朕今日掀了你們建安侯府!」
建安侯和建安侯世子接連叩首。
「大監!」李徹出聲。
「陛下。」大監上前。
「讓翰林院擬旨,責令建安侯府三房分家。建安侯府三房抄家流放,貶入奴籍;即日起,建安侯府長房削去所有爵位,不再世襲建安侯,府中所有人等,就地罷免所有官職,三年之內,朝中不得再次錄用;建安侯府二房功過相抵,不賞不罰。」
李徹言罷,大監應聲。
殿中面面相覷,心中都不免唏噓,連楚家二房護駕有功都受了牽連,陛下不是偏頗。
直接削了爵位,未讓二房承襲,這恐怕對建安侯府來說是天大的恥辱!
建安侯府是百年世家,落到今日這個地步,簡直……
人人都朝殿中跪著的建安侯父子投去目光。
李徹沉聲,「朕的話,你們父子可有異議?」
「臣領旨!」建安侯和建安侯世子再度叩首。
李徹抬眸看向殿中,「眾卿可有異議?」
殿中紛紛低頭,鴉雀無聲。
李徹沉聲道,「既然都無異議,那從今日之後,建安侯府之事到此為止!」
李徹目光看向溫國公,溫國公臉色已難看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