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掛帥出征(第1/2頁)
章節報錯
本來,雖然契丹蠻族與奚蠻族都背離了大乾帝國,但他們也並沒有膽子舉眾南侵,須知兩邊的實力到底是有著根本不同的。
但世事無常,今歲自八月起急轉直下的寒冷氣候,連京畿道地界的百姓都拿難以熬過這個冬天,更不必說更北的塞北草原。
前幾天還是芳草萋萋,眨眼間就變成了冰天雪地,茫茫草原之上,契丹蠻族蓄養放牧的牲畜們瞬間就凍死了大半,僥倖活下來的牛馬們,也要面對積雪厚厚、無草可吃的悲慘局面。
最終,在寒冷、飢餓、瘟疫等災難的輪番蹂躪下,所有的牲畜都將難以倖免,恐怕只有少數攜帶著妖獸血脈的高貴牛馬,才能勉強活下來。
而蠻族,是賴以他們蓄養的牲畜們為生的。
失去了牲畜,就是失去了他們全部的財富,以及生存的基本。
如果放任不管,無動於衷,只縮在雪窟窿裡哆哆嗦嗦地向大乾的邊官們搖尾乞憐,換來那麼一丁點兒松漠都督府的救援糧草,契丹蠻族將失去九成以上的丁口。
這一點完全不用懷疑,因為此前,突厥蠻族就曾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回想著已經滅亡的突厥蠻族的前車之鑑,李懷秀一咬牙,駭然撕毀了與大乾朝廷重新締結的友好盟約,大肆率領蠻兵燒殺搶掠。
還別說,至少從眼下的結果來看,李懷秀的決策是絕對正確的,在接連攻克了幾個縣城和邊關後,契丹蠻族所劫掠得到的財貨糧草,就已經足夠他們度過這個漫長的冬天了。
畢竟邊關內也是有相當多的糧草儲備的。
眼瞅著契丹出來劫掠一趟就吃得盆滿缽滿,周邊同為草原蠻族的奚族、室韋、靺鞨這三大蠻族都眼紅不已,當即一道加入了入寇搶掠之中,河北大地頓時被各種蠻族兵將來回肆虐。
這也是為何數日過去了,李懷秀率領的契丹蠻軍仍能圍困住幽州城的緣故。
本來如果只是被打了個時間差和空間差,薊州、營州、平州等地的邊軍很快就能回援幽州,但各蠻族部落的入侵一波接著一波,拖住了各軍的腳步,使得他們不能快速回師援救。
華清宮朝堂內,李隆基沉著臉將李林甫等宰相及六部堂官都喚到堂前,詢問他們此事該當如何處置。
眾人聞聽契丹等蠻族率兵犯境,不由得議論紛紛,有的說調河西、隴右之兵援救,有的說應調河東之兵北上,還有人說應該由皇帝率禁軍及雍州府兵御駕親征。
甚至還有一位罕見的忠臣,他抓住時機,力諫皇帝赦免王忠嗣之罪,並由王忠嗣掛帥親征契丹等蠻族,定能成功,結果被暴怒的李隆基當即革了職。
見其他人都給不出什麼有效的見解,李隆基無奈,只能把希冀的目光放在他最信任的忠臣——李林甫身上。
迎著皇帝期盼的目光,李林甫沉吟了片刻,輕聲道:
“河西、隴右之兵距離太遠,是遠水不救近火,且須提防吐蕃蠻族,不可輕動;河東諸軍乃是京都屏障,若調軍北上,勝尚可,如不勝,河東膽寒,士氣崩潰,則長安無險可守。”
“臣意,不如遣一上將,集雍州府兵之精銳,往而救之。如此,一則可保全禁軍及河東之兵,萬一戰事不利,也能護衛京師,二則也能充作府兵練兵之機。”
李隆基聞言點點頭,認可了李林甫的話,當眾就點將道:
“右相所言甚是,朕之股肱非右相莫屬,此番領軍平蠻,就請李卿親自操勞排程,可否?”
李林甫面色肅然,領命行禮道:
“臣定不負陛下重託!”
面上雖不置可否,心裡實則早就樂開了花。
李林甫一直想在文官的領域內攀到頂峰後,能如秦漢時期的先賢一般,手握軍權,出將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