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東平郡王(第1/17頁)
章節報錯
殿內的其他人也都半信半疑。
安祿山近來年益肥壯,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
這樣的身子還能跳舞?
別為了諂媚聖意,再把腿給跳折了……
安祿山卻自信滿滿,他緩緩地走到玄宗皇帝身前,驟然跳起了胡旋舞。
別看安祿山胖得都快走不動路了,此刻舞蹈旋轉起來,卻頗為靈敏,一圈接著一圈轉得甚是迅捷,疾如風焉。
如此巨大的反差,逗得皇帝及楊貴妃等人都哈哈大笑起來,一時間,滿殿之內盡是歡聲笑語。
良久,安祿山總算是大汗淋漓地停了下來,皇帝連忙命內侍們快去攙扶,同時笑道:
“不想安卿還會胡旋舞,真是讓朕大開眼界啊。”
安祿山謙遜道:
“臣聽聞陛下喜愛此舞,故私下苦練多日,方才敢於聖前進獻,只望能免去陛下一分煩惱,也算臣這一番心意沒有白費。”
李隆基聞言,愈發看安祿山順眼可愛,當即就吩咐內府,賞賜金銀絹帛給安家送去。
安祿山連忙下跪力辭,並藉機說出了他心底裡等待已久的願望。
他請求回幽州繼續鎮守邊疆。
誰知皇帝竟對安祿山有些不捨,想多留他在京中一段時日,不願放他回去。
“契丹新敗,蠻族膽寒,短期內不敢進犯河北,幽州安如泰山,安卿何必急於返回呢?”
“不如這樣,朕為你於東都洛陽修建幾所別院,待數月後便帶你去洛陽遊玩,過了今歲,卿再回幽州,如何?”
安祿山並不願意。
他在長安,手下無兵,頭上又時刻有李林甫這麼一柄利劍懸著,令他膽戰心驚,時時刻刻如坐針氈,如芒在背。
唯有遠離此地,回到他的老巢幽州,才能不再受他人威脅,真正輕鬆自在。
於是安祿山當著眾人的面痛哭流涕起來,不斷地向皇帝哭訴,他在幽州的故友亡故,他理應回去祭拜。
一番話說得真情實感,皇帝也愈發認定,如此看重友情的安祿山是個純良之人,便點頭答應了下來。
一旁的李林甫有心阻止,卻一直沒插上口,只能陰霾著臉,眼睜睜看著安祿山欣喜若狂地叩首謝恩。
七日後,安祿山身後跟著長達二里的裝有皇帝御賜之物的車馬隊伍,浩浩蕩蕩地返回了幽州。
又是短短三日後,李隆基頒佈了一道詔書,竟冊封安祿山為東平郡王。
詔書曰:
“開府儀同三司兼右羽林軍大將軍、員外接同正員、御史大夫、范陽大都督府長史、柳城郡太守、持節充范陽節度、經略支度營田陸運押兩蕃、渤海黑水等四府節度、處置及平盧軍河北海運並管內採訪等事、上柱國、柳城郡開國公安祿山。”
“性合韜鈐,氣稟雄武戰必克平,智慧料敵,所以擢升臺憲,仍仗旌麾。既表勤王之誠,屢申殄寇之略。”
“頃者契丹負德,潛有禍心,乃能運彼深謀,累梟渠帥,風塵肅靜,斥候無虞,不有殊恩,孰彰茂績。疆場式遏,且薄衛霍之功;土宇斯開,宜踐韓彭之秩。”
“可封東平郡王,仍更賜實封二百戶,通前五百戶,餘如故。”
詔書是皇帝本人親筆擬寫的,可見其對安祿山之寵信。
此詔令一下,滿朝官員在李林甫的授意下紛紛出言勸諫,但始終沒能讓皇帝收回成命。
而李隆基這一次冊封,也是開了大乾邊將封王之先河。
李林甫甚至一度想過讓門下省官員駁回皇帝的詔書,但反覆權衡再三,終究還是放棄了這一成算。
畢竟一旦這麼做了,君臣兩人將徹徹底底地站在對立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