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幾日後,誰都沒有想到,皇上會突然大發雷霆,罷免了好幾位官員,通政司的幾隻蟲子也在其中,右通政更是一降三級成為通政參議。
當時就有人衝到黎耀楠面前大聲責罵:“是你,是不是你搞的鬼。”
更有人御前喊冤,狀告黎耀楠公報私仇,亂用職權,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說得跟真的一樣。
然而,皇上面對他們的告狀,臉色卻越來越黑。
黎耀楠微微一笑,就知道會是這種局面,所以他處置人的手段光明正大,不會落下任何話柄,只是心裡有些遺憾,右通政的背景不錯,不能將他踢通政司外,不過經過這次的事情,想必他也會學乖。
皇上再次發了火,求情的人,全部被他狠狠削了一頓。不怪皇上太偏心,而是事情太氣人,若不是黎卿家細心,他還不知要被矇蔽到何時,平山縣和白高縣,明明只有一縣之隔,今年一個鬧水荒,一個鬧旱災,全部跟他哭窮要錢,要賑災。
皇上心裡氣呀,這就是他下面的臣子,全都是些什麼烏七八糟的事情,這時候有人來請求,豈不是正好撞在槍口上。
早朝,周御史首當其衝,參了黎耀楠一本。
皇上擰巴著眉峰,將兩本奏摺一扔,淡淡地吩咐王公公念出來給眾位大臣聽。
一個水荒,一個旱災,聽起來並沒什麼問題,然而皇上總不會無緣無故發火。有證有據,儘管找不出疑問,除了個別高風亮節的清官,其餘大臣沒有哪個再出頭。
黎耀楠如今官居三品,所站位置不近不遠,正好處在大臣中間,說實話,他對這些所謂的清官打心底裡看不上眼,彷彿不找一些存在感,不表明他們高風亮節,不畏強權,他們就活不下去。
而這時,一位剛晉升的四品官員站了出來,他是湖北出身,老家距離兩縣不遠:“啟稟皇上,微臣若是記得沒錯,這兩縣今年彷彿風調雨順。”
眾位大臣恍然大悟,但是奏摺有問題,理應是下面的官員謊報民情,怎會和通政司扯上聯絡。
皇上氣得險些沒噴出一口老血,原本他還指望平山縣和白高縣其中有一個說謊,這樣他心裡至少還能有點安慰,誰知。。。。。。
黎耀楠很快給眾位官員解答,嘴巴一如既往的毒辣,矛頭直指周御史,才不管他是不是周潛的父親,冷冷道:“周御史,切莫把你的無知當資本,兩縣相鄰,一個旱災,一個水荒,皇上日理萬機沒功夫詳細調查,咱們下面的臣子理應盡心,若連這點事情還需煩勞皇上,要他們何用?”
周御史被噎住了,臉色一會兒青一會兒白,黎耀楠說得在情在理,兩本奏摺證據確鑿,他沒有任何言語可反駁。
朝堂中有人高興起來,周御史就是一塊茅坑裡的石頭,沒有哪位大臣喜歡,如今見他吃癟,心情哪能不好,看向黎耀楠的目光,不自覺的順眼了幾分。
至於憤憤不平的人,對不起,犯了錯就要受到責罰,平山、白高儘管兩縣相鄰,卻不屬於同一個州府,會出這樣的差錯,說來說去還是官員失職。
皇上又來了一次大換血,貶了不少官員下去,隨後又派出欽差體察民情。
黎耀楠一戰成名,再次出了一回風頭,通政司的官員最近規矩的不得了。
林以軒聽說夫君的事蹟,心中隱隱有些好笑,但更多的卻是一種自豪,他的夫君就是能幹。
隨著夫君大放異彩,林以軒接到不少請帖,挑挑揀揀選了幾張回應,他的身影逐漸出現在京城社交圈,與此同時,遇見景陽侯府的人似乎也避不可免。
黎耀楠剔除了衙門裡的刺頭,公務很快走上正軌,這一日早早下了衙門,回到家,發現夫郎愁眉不展,笑著走了過去,關切道:“怎麼了?”
林以軒看見夫君,唇邊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