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避免的;哪些出行是出行者自願的,能夠給出行者帶來愉悅,而哪些出行是出行者不情願的,甚至是迫不得已的。對必須的出行,出行者樂於的出行,當然要盡力保障,創造方便。對那些不必要的出行,出行者不情願乃至迫不得已的出行,就要努力創造條件,減少這種出行,避免這種出行。這樣的結果,既減少了不必要的出行,使出行者把時間節省下來,或把時間投入到更有用的方面,或增加出行者的休閒時間,有利於全面發展,也使社會用於支付某些不必要的交通成本大大降低,提高社會執行效率。在這方面,是大有作為的。

減少不必要的出行,政策引導的作用也很重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徵收燃油稅。所謂燃油稅,即將原來普遍徵收的養路費和其他費用合併成燃油稅,透過法律約定整合各部門間的利益關係,從而最大限度地節省能源和基礎設施開支。按機動車每年要交養路費的規定,車子一年沒開幾次也要按標準交養路費。而燃油稅是跑的路程越遠,交的稅越多;如果不跑,就不交。早在1994年,有關部門就正式提出開徵燃油稅。1997年全國人大透過《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等,擬於1998年1月1日起實施,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決定。但有關燃油稅的正式出臺,一直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開徵燃油稅,將會大大改變市民出行方式。以前,交多少費主要是根據車型,小汽車只要交養路費,每個月100元;而營運客車除了交養路費外,還要交客運附加費;營運貨車除了交養路費外,還要交貨運附加費。但是,不管小汽車的排量多少,也不管每輛車每個月跑的路程有多大區別,養路費都是一樣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跑的路程越多越合算。而燃油稅的開徵,養路費不用交,跑得越遠加油越多,就要繳納更多的燃油稅。這樣,車主就會自覺節制使用車輛。這一舉措一定程度上可令私家車精打細算,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出行,也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擁堵。

13、向道路橋樑的建設改造要潛力

13、向道路橋樑的建設改造要潛力

交通擁堵,反映出車輛與道路的矛盾,最直接原因是道路資源無法滿足車輛增長的需要。因此,緩解交通擁堵,人們最容易想到的辦法是修路。但是,道路資源依賴於土地資源,而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因此道路資源也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增長。而且,道路修建的週期長,往往遠水不解近渴。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是在合理的限度內盡最大可能多修路,以科學實用的設計修好路,同時根據交通發展的需求改造老路,使道路、橋樑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在這方面,尚有潛力可挖。

首先,從城市道路建設規劃方面來看,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道路建設與城市開發的比例不匹配,城市道路面積率低,遠落後於國外發達城市。道路面積率是指城市道路面積(含米寬以上道路,不包括人行道、廣場)占城市面積比例。截止到2002年,全國城市人均道路面積僅為平方米,城市道路網密度只有公里/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積率只有%,大大低於國際水平。資料顯示,中國600多個大中城市的道路總長不足20萬公里,卻容納著50%的機動車,支撐著70%的社會經濟執行。近年來,國內汽車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長,而與此同時,道路建設里程每年增幅僅為3%…5%,車路增長供需矛盾日益激化。據人民網2005年報道,北京市區四環以內的道路面積率只有12%,北京市按照規劃最多也只能達到18%…20%,但是一般發達國家的道路面積率都在30%以上。據北京市建委2004年資料顯示,與發達國家城市相比,北京的道路基礎設施無疑是落後的,因此擴充道路設施,逐步完善道路網結構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這也是前幾年城市交通基礎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