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禁婦女主祭(《燕京歲時記》)。清宮祭灶神時,皇帝、皇后等先後到坤寧宮的佛像前、神龕前、灶神前拈香行禮。皇帝禮畢回宮;皇后再行祭禮(《國朝宮史》卷六)。

上燈清宮規定,臘月二十四日,上天燈、萬壽燈。這一天,總管內務府大臣率領太監,舉著燈進乾清門,將天燈安設在乾清宮兩側的丹墀內,將萬壽燈安設在丹陛上。從安設之日起,每晚點燃天燈,到二月初三日出燈為止。自安設之日始,萬壽燈每日升燈聯,至除夕由內務府大臣率員役換聯,並安兩廊欄杆的燈。於除夕、元旦、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日上燈,至正月十八日出燈。

宮訓圖臘月二十六日,清宮按年俗,張掛宮訓圖。在張掛門神、春聯之日,東、西六宮各掛宮訓圖,贊一份於東、西牆,每圖都畫歷代有美德的后妃故事一則,作為后妃的榜樣,至次年收門神之日撤下收藏。各宮所掛的宮訓圖有:景仁宮《燕姞夢蘭圖》、承乾宮《徐妃直諫圖》、鍾粹宮《許後奉案圖》、延禧宮《曹後重農圖》、永和宮《樊姬諫獵圖》、景陽宮《馬後練衣圖》、永壽宮《班姬辭輦圖》、翊坤宮《昭容評詩圖》、儲秀宮《西陵教蠶圖》、啟祥宮《姜後脫簪圖》、長春宮《太姒誨子圖》和鹹福宮《婕妤當熊圖》。

各宮貼春聯春聯就是桃符。早在戰國時有桃梗(桃木人),晉時為桃符,就是在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位神名,或畫此二神的像,五代時始在桃木板上書聯語,後改為在紙上書聯語。古之桃梗、桃符都用來辟邪驅鬼,改為聯語之後,多為吉祥詞句。入臘月就有文人墨客,在書房,在市肆,書寫春聯,準備過年。祭灶之後,千門萬戶,粘掛春聯,煥然一新。民間或用朱箋,或用紅紙,但清朝內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紙,緣以紅邊、藍邊,非宗室者不得擅用(《燕京歲時記》)。

春聯原是中原民俗,清定都北京後,也在宮中掛春聯。但滿俗與漢俗不同,漢族春聯用紅紙,宮廷春聯用白絹。惟有皇帝所書的〃福〃字、〃壽〃字、春聯等,凡是賜予親近臣工的都用紅色。這可能與考慮到漢族忌白的習俗有關。我在這裡補充一句:不同民族在不同時期崇尚的顏色是不同的,如殷人尚白、周人尚紅、秦人尚黑等,元朝蒙古人尚白,明朝漢人則尚黃。

門神也是中原漢族的古俗。漢代文獻記載,上古時有神荼、鬱壘二人,曾在度朔山中桃樹下,以葦索縛惡鬼喂猛虎。於是當地縣官命以桃人、葦索及畫虎陳於門,用來驅鬼,後演變為繪神荼、鬱壘二人像為門神。又傳說:一天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有鬼魅哭呼號,命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兩位將軍戎裝立於門外,果然一夜平安無事,於是令畫此二人像掛於宮門,後來就成為辟邪的門神。

清宮規定於每年臘月下旬張掛門神,來年二月初三日撤下貯存。清宮年節所掛的門神,為絲絹質,裝裱框架,用瀝粉貼金或用泥金描畫,也有高麗紙畫。所畫神像,現在故宮尚存的多為將軍,就是秦叔寶和尉遲敬德的畫像。畫工精細,製作考究,具有宮廷特色(《故宮辭典》)。

撣塵清宮規定,每年臘月,宮中清掃,大搞衛生。內管領事務處擇吉日、吉時通知宮殿監,宮殿監預先奏聞。屆日,內管領及員役進〃內右門〃,由〃月華門〃入乾清宮、坤寧宮中掃除塵土。在掃除過程中,宮殿監率首領、太監負責防範照料。十二宮等處掃除事宜,由宮殿監傳知各宮太監自辦。

得祿每年臘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等日,在中正殿前設供獻,並設冠袍帶履等物,皇帝御小金殿。喇嘛184人,手執五色旗旋轉,唪護法經。又有喇嘛扮二十八宿神及十二生相。又扮一鹿,眾神護而分之。〃鹿〃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