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這場戰爭對暹羅來說就是復仇之戰。可復仇只能加重仇恨。在仇恨驅使下的戰爭,是毫無理性的戰爭,暹羅人在緬甸做的,比起緬甸人在暹羅做的,可以算是善舉,畢竟暹羅人還是放掉了逃難的緬甸人的。
緬軍反攻暹羅,可不是這個樣子的,不過三萬的隊伍。只分了兩隊,一隊進攻一隊殿後,打到一定的距離,前鋒部隊就會調頭,與殿後的部隊一起,掃滅所有的暹羅村寨。
緬軍雖說進攻的不快,但屠殺的乾淨,除了少數逃入山林的暹羅人,緬軍過境的地方,幾乎沒有活著的暹羅人。
一寸寸的殺戮、掠奪。讓緬甸的軍隊也在慢慢的壯大,雖說緬王下令。屠戮一切暹羅人,但暹羅境內,也有與緬甸同源的族群,加入軍隊,幫助緬軍攻打暹羅,這是這些人唯一的活路。
不僅是精壯的男丁需要參戰,老人、孩子、婦女,都要參戰,殺夠一定數目的人,這些老弱婦孺才有機會,加入遷移的陣營。
這裡面也有楊猛的功勞,三萬緬軍,相對於整個暹羅來說,還是太少,這樣的政策慢慢執行下去,就會讓進攻的緬軍不斷擴大規模。
如今是緬族的人可以參軍,隨著戰事的不斷擴大,泰族的人,也會成為緬軍之中的一員,對泰族的人來說,國家與屠刀,這兩者很好選擇。
對領軍的緬軍將領來說,戰功與財富,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這個政策一旦施行,緬軍的將領們嚐到了甜頭,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妥協,什麼緬族、泰族,有的時候,仇恨也難以和戰功、財富相匹敵。
喬孤乃的加入,無疑加快了這樣的步伐,撈一把,成了緬軍士兵,和下緬甸難民的心聲。
殺戮、掠奪,雖說大部分的好處是軍隊的,但軍隊稍微漏點東西,就足夠這些難民到上緬甸安家落戶了。
三萬人、五萬人、十萬人、二十萬人,緬軍也在慢慢的改變,從屠戮的參與者,變成財富的接收者,這樣的改變,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本打算撈一把就走的下緬甸難民,也被輕輕鬆鬆的賺錢方式給吸在了暹羅境內,殺幾個毫無反抗的暹羅人,就等得到糧食和銀子,這樣的營生太輕鬆了。
清邁、南邦、達府,相繼失守,除了滿地的廢墟,緬軍留下的還有一條几十米寬的大路,無數人在這條路上忙碌著,而坐鎮薩爾溫江的喬孤乃,則是做起了坐地抽成的二道販子。
無論是誰的財物,喬孤乃都能伸的上手,過江就要抽成,見了好東西就搶,混亂的不僅是暹羅,緬軍的後方也是相當的混亂,而喬孤乃只是始作俑者而已。
大批財富被運回,緬甸的高層們也動了心思,喬孤乃在薩爾溫江的西岸,緬甸貴族們,在薩爾溫江的東岸,一東一西,雙方心照不宣,開始了對戰爭財富的分配。
現金現銀,都是楊猛的,這是緬王購買糧食的貨款,幾千兩銀子的賄賂,金銀就變成了一樣的玩意兒,低價糧也不知不覺的變成了高價糧。
喬孤乃之前送去的幾千頭耕牛,原封不動的被送了回來,而緬軍掠奪的大量糧食,也被楊猛就地打包,一買一賣,扒皮抽筋一樣,反賣給了緬王。
清邁、南邦、達府,僅僅是一個開始,緬軍的下一站,就是暹羅名城彭世洛,而彭世洛之後,就是整個湄南河平原,這裡才是金庫和糧倉,三萬緬軍的高層們,早就把眼光放在了湄南河平原,這片富足之地,只要攻下了彭世洛這座城,難打的地方基本就剩一個慢谷了,焚燬慢谷,也是緬王的目標之一。
一邊殺戮一邊掠奪,即使連軍隊帶民夫,超過了二十萬人,緬軍依舊是吃喝不愁,山林河流,對二十萬人來說,也不再是什麼天塹,遇山開道遇水搭橋,財富成了驅使這二十萬人的動力。
歷次緬泰戰爭,從來沒有這麼殘酷過,大肆的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