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花家,秦漢時期就有梯田的存在,在蒙元時期,因為巴蜀地帶打量良田被那些蒙古人圈地養牛羊!

這個天府之國曾經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糧食短缺!

於是許多吃不飽的百姓就逃到了大山之中,並嘗試了這種十分古老的開墾方式。

到了清代的時候,這種耕種技藝已經十分成熟。

巴山山脈的地形雖然可供耕種的平原土地比較少,但是水脈還是很豐富的,非常適合這種農業耕種。

竅龍等人在公孫路的帶領之下,在坡度較為緩山坡和丘陵上尋找泉水,並建造蓄水池,並將其流水的方向改變,並對著向陽的坡道開闢梯田,組織漚肥!

好在洪荒人族的體質強大,基本上一個成年人都有幾百斤的力道,只要公孫路這邊的糧食管夠,三班倒,四班倒都不在話下!

年紀大一點的或是婦孺小孩就在坡上開闢梯田,而年輕力狀的就跟著公孫路建造城池,一般的力氣活,他們很容易做到了。

至於更加複雜的細節,公孫路則是召喚了不少魁召幫忙,一個冬天的時間。

一座巨大的城郭雛形就形成了。

公孫路參照了漢長安的設計,分別規劃了基本的住宅區、兵營以及市場和辦公建築以及底下排汙系統。

當竅龍等其他百氏的族長在看到短短一個冬天的時間,一座這樣宏偉的城池就這樣建成了,紛紛有些熱淚盈眶。

多少年了,巴族人終於有了自己的城池!

族人們也不用再忍受風吹雨打了,飽受野獸們的清襲擊了!

公孫路還沿著山脈和地勢的走向佈置了一個風水陣法!

使得這座城池的根基與周圍地脈相連,知道地脈不損毀,這座城池就可以一直屹立不倒。

而梯田那邊的結果也很不錯,在初春的時候,在公孫路的指引之下,巴族人開始了第一輪耕種。

或許是因為洪荒這邊的靈氣比較充裕的緣故,周圍的風水陣法使得周圍的天氣變的風調雨順!

公孫路帶過來的這些種子,營養、溫度、水土都比較適宜,在加上精心照料的緣故!

才不過三個月就獲得了一次豐收!

位於城池四面八方的梯田上哪金色的莊稼在隨風飄舞,形成了一片片金色的稻子浪花,竅龍和一大堆氏族族長紛紛跪倒在裡面五體投地的跪倒在水田裡面痛哭流涕著!

這下族人們終於不用再過忍飢挨餓的生活了!

當第一次收穫收割的時候,幾萬巴族人喜笑顏開的親自提著鐮刀,將一根根壓彎枝頭的水稻收割!

初步估計,這一波收割至少能收穫十幾萬石的糧食,足夠巴族人吃上整整一年的了!

或許也是這高產糧食的收割也引得天道有感,直接降下了一道水桶那麼粗發的功德就射入了公孫路體內!

同時他凝聚出來的巴族人族氣運也加快了凝聚的速度,原本環繞在氣運上的那抹黑氣也悄然消散,同時一股淡淡的黃色氣息在如同白雲一般的氣運團上擴散!

而且這氣運也似乎還快要形成一個白虎的形狀!

這次的異象動靜可就大了,基本上整個人族領地都看到了天將功德的情況!

要知道在三皇五帝時期,人族剛剛發展的時候,聖賢輩出的時候,才會有天道功德和人道氣運的獎勵。

這種情況到現在其實已經很少出現了。

畢竟公孫路在這個時代創立梯田耕作,完善農業制度,其功勞也許還比不過神農嘗百草,發現五穀的功績,但也是一個很大的功業了!

一時間朝歌、西岐、東魯各大諸侯,以及隱藏在火雲洞之中的那些人族古老聖賢紛紛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西南邊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