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而北門四軍直到現在還沒有回到長安,聽說此前那些逃兵竟然禍害鄉里,杜士儀已經命僕固懷恩親自帶兵,一面搜捕逃兵,一面安撫鄉里。與此同時,杜幼麟則正在招募飛龍騎,據說長安官民應者如雲,其中招收的幾乎都是此前守城有功的勇士。他知道沒辦法反對,思來想去,只能想辦法給高力士安了一個兼知飛龍廄以及左羽林大將軍的職銜。
哪怕只是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也希望透過和杜家關係良好的高力士,設法掌控這樣一支新生的禁軍,同時加強對未來北門四軍的控制。
事已至此,對於空缺出來的兩個相位,李隆基也就不糾結了,在一路把叛軍趕出關中的郭子儀風塵僕僕從潼關趕回來之後,他便支撐著病體出現在了勤政務本樓的大朝上,授杜士儀為右相,裴寬為左相。然而,對於朝中公議設立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他卻沒有立刻表態,回到宮中更是大光其火。
宗室當中,人望高的已經凋零殆盡,他如果設一個天下兵馬大元帥,那是不是相當於皇位也可以拱手讓人了?以杜士儀如今展現出來的那鋒利獠牙,掌控的這一支支精銳平叛兵馬,又怎會真的俯首聽命?而姜度和竇鍔這兩個貨真價實的皇親國戚不但把控宮門,姜度更把兩宮都給清洗了一遍,他竟不知道誰能用誰不能用!
當這場大朝會結束之後,杜士儀和裴寬郭子儀並肩出宮的時候,全都是百感交集。裴寬已經年紀一大把了,他雖然因為篤信禪佛而被不少人譏嘲,但素來是眾望所歸,李林甫對他一直忌憚非常,故而沒少在背後捅刀子,幸而一直得到各方援助,還有弟弟裴寧幫忙,總算一路逢凶化吉,如今終於熬倒了李林甫和楊國忠,一舉登上相位,他回首來路崎嶇,自然唏噓不已。
“君禮,雖說出徵之事尚未定下,但長安這邊千頭萬緒的事務自有我在,你到時候就放心和子儀去平叛吧。”
“多謝裴兄。”杜士儀笑著對裴寬一拱手,見人已經匆匆前往政事堂了,他也無意去和那些繁瑣的政務打交道,衝著郭子儀一頷首道,“子儀,我們去春明門城樓看一看?想當初,這是長安守衛一戰中激戰最烈之地。”
“好。”
杜士儀和郭子儀登長安東城春明門城樓,到底說了些什麼,除了當事者兩人之外,其餘人不得而知。別人只知道,郭子儀只是回家和妻兒團聚了一晚上之後,便立刻迴歸潼關。而杜士儀也沒有去等那些迤邐數里的皇族宗室迴歸長安,而是次日便上書請將兵前往河洛。李隆基還想用政務繁忙,留著杜士儀,只派僕固懷恩前往平叛,可裴寬卻進宮百般陳情,差點把這位天子又氣得吐血。
如若杜士儀麾下大將各自建功,回頭只要一個個加官進爵,他們自成體系之後,就會脫離杜士儀的掌控,可現如今杜士儀要親自前往河洛督戰!即便他到現在都咬牙就是不給杜士儀一個正式的名義,但只憑右相這一身份,再加上在朔方安北兩路大軍之中的聲望,杜士儀便有號令三軍的本錢!
臨行前夕,杜士儀卻並不在宣陽坊杜宅,而是在平康坊崔宅。儘管長安已經解圍好幾日了,但他連日來東奔西跑,連杜幼麟也只是那天在禁苑中耳提面命了一次,其餘家人就更加沒工夫見面說話了。所以,抱了抱宋錦溪送過來的,自己的第二個孫子,又抱了抱外孫女,他只覺得一顆心不知不覺柔軟了幾分,連說話的聲音也溫和了下來。可對於曾經最熟悉兄長的杜十三娘來說,杜士儀的每一句話彷彿都帶著幾分鏗鏘之音。
“子儀懷恩全都是大將,奇駿亦是能夠捏合兵馬的人才,再加上都播那一路兵馬,即便我不去,此次平叛也應該不會出紕漏。但我若是不出面,陛下即便素來忌憚皇子皇孫,也一定會在宗室中矮子裡拔高子,派一個人到前方去充當大元帥。只要這樣一個人有半點私心,又或者行事猶豫不決,就會給將士們平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