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面軍抽調出四個師團回援運抵上海支援武漢方向作戰,以剩餘之兵力拖住中國遠征軍所部,但是山下奉文非常清楚,即便現有的兵力也不一定能夠拖住中國遠征軍,因為透過英帕爾等一系列的作戰得出的結論,在同盟國體系中,英軍無力只配華軍作戰,華軍在高飛的指揮下亦不會替英國人火中取栗,現有兵力亦不可能,更別說抽調兵力之後不能保證強而有力的攻勢,所以根本不可能拖住中國遠征軍主力與印度,顯然反觀英國人也不能同意中國遠征軍主力常駐印度。
中國遠征軍主力擬定撤回國內,在緬甸留下大約二個師的部隊,在印度則擬定組建中國遠征軍駐印軍,高飛為司令官,沈英雄為副司令官所轄一個裝甲師、一個炮兵師、二個摩托化步兵師、三個傘兵師、一個特種作戰集團在內的共計十五萬大軍的常駐軍部隊,用以協防印度,主力駐紮英帕爾以及緬甸,併成立工兵三旅,擴寬修建印緬、滇緬公路與鐵路。
以傘兵新編第一百師,新編第一百一十師,新編第一百二十師組成傘兵軍,劃歸中國駐印軍部隊,這個皆大歡喜的局面是史迪威預想之中的,唯一偏差是沈英雄這個副司令長官,因為沈英雄曾經不買他的帳,羅卓英給自己出了一個主意,結果羅卓英自己黯然離職,這算是自己與沈英雄之間的芥蒂,能不能趕走這個沈英雄也關係到自己能不能掌握中國遠征軍駐印軍的關鍵,中國遠征軍這支部隊是史迪威一直以來試圖確實掌握的部隊,但是有高飛在,史迪威的計劃終歸只能是個計劃而已。
日本人在緬甸和印度將英國人打了個頭破血流,而自己卻讓中國遠征軍同樣打了個雞飛狗跳,在中國戰場上中**隊開始圍繞著武漢與日軍展開了連場血戰,日軍南方軍在印度的失利讓日本海軍將目光再次投向太平洋,佔領太平洋諸島為帝國部署一個大大的絕對防禦圈,以保衛帝國在東南亞的勢力不受到威脅。
可以說這是日軍海軍大規模的壯大所致的結果,海軍看不到陸軍的失敗,只能看到自己所為的強大,美國太平洋艦隊一直保持守勢,也滋長了日本人的冒險精神,日本人的戰爭觀點實際上是非常奇特的,正常從軍事的角度來看,日軍在緬甸印度遭到失敗,應該收縮兵力整補再戰,而不是在另外一個方向在開闢戰場。
日本人的理論近似於中國人常說的東方不亮西方亮,到處的放火惹是非,中國戰場、遠東戰場、東南亞戰場,現在向整個太平洋諸島前進,可以說從明治維新開始整個日本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日本在一次次的以所謂的國運相賭,因為日本人明白,他們輸不起,只要輸一次就是萬劫不復,燃起戰火者最後將被戰火燒成灰燼。
第七百一十六章中國駐印軍
日本人真的賴在了孟加拉灣,高飛在拼命修建工事,山下奉文也是在拼命挖溝,寺內壽一不願意如此簡單的將第一方面軍撤走,孟加拉灣的部隊就如同一個橋頭堡一般,牢牢的楔入了印度,如果失去這個點的話,未來再次登陸作戰唯恐付出的代價更大,而且現在緬甸的幾乎全部親日勢力都被中國遠征軍一掃而光,對於將親日勢力連根拔起中國人非常有心德,最為主要的是山下奉文在印度可以拖住印度英軍主力和中國遠征軍主力,否則中國遠征軍在英帕爾和仁羌安組織防禦的話,其主力可以從容回國參戰,這對於中國正面戰場節節抵抗的阿南惟幾指揮的第十一軍來說無疑於是雪上加霜。
於是,山下奉文指揮其的第一方面軍在孟加拉灣開始整編,日本人的一廂情願是拖不住中國遠征軍的,在歷史上日軍給全世界的印象都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硬磕死碰到底,實際上日軍沒那麼頑強和英勇,日本人也是血肉之軀,精銳也就僅僅那麼一批,彈丸之地無論戰略物資的儲備和人力都是非常有限的,相比人力資源,日本人戰略資源更加困難,所以日軍很多時候寧願多犧牲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