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屎肯定也擦不乾淨。身為元州城本地的官員。不說是同氣連枝吧,起碼互相之間的事情多少都心中有數。而這人既不上告,也不參與,心中打的主意算盤也就可以想見了。在專治的情況下,只要露出一點有二心的苗頭痕跡,就會受到堅決的打壓。從這方面來說,王勇夫也不冤枉。只是可惜了他的才幹了!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最危險的時候,有著那麼強的組織能力,組織全城百姓保護城牆。也不是任何一個官員。都有勇氣在那最危險的時候,甚至能親自揹著麻袋登城。還有就是因為王建之的關係了。至於王建之這個人怎麼用,傅說都還沒有想好!
“把王勇夫放了吧,”傅說淡淡的說:“讓其戴罪立功,去重建元州城!”
這是小事兒,對於手掌天下大權的傅說來說,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現在天下之間形勢大好,王勇夫十分配合重建鹽場。日後各地鹽商再要買鹽,都要直接從鹽場交稅。稅收已經直接包含在了鹽價之中,保證那些鹽商們不能偷逃鹽稅!’
傅說點點頭。從源頭上控制鹽稅自然要簡單的多了。只是元州一地配合還不成,天下可不止元州產鹽。不過經元州城一戰,連神明都被斬殺了,怕是天下官吏都要聞風喪膽。想清楚該如何做才是!
以前朝廷收不上鹽稅最大的問題不是鹽商偷逃,而是朝廷官員們也在其中有著龐大的利益關係,官商勾結鹽政就這般一直**下去。但是現在傅說掌握了絕對的武力,想來那些大小官員如果沒有失心瘋的話。就會乖乖的把好處吐出大半來!
如此一來,朝廷財政便能大幅度的緩解。但是這不是長遠之策。武力只能震懾一時,過了這個風頭,這些官員們恐怕還是會把手伸向鹽稅之中去。早晚要把鹽稅費了才是!
傅說估計著。鹽稅這東西一年不過為朝廷攢下幾百萬的銀子,可是朝廷因此失去的氣運人心,怕就有兩三成。這絕不是誇張!
他記得自己曾經看過的一個筆記小說,裡面一個官員死掉了到了地府。結果此人之罪行罄竹難書,記載此人罪惡的文件連閻王都看不過來。最後乾脆直接拿稱來稱。而善行只有一張小小的紙片,結果放上去一稱,那一張善行的紙片居然比山一般重的惡行都要更加沉重。
原來這一封薄薄的紙片,就是這位官員做御使的時候上書反對朝廷增加鹽稅的奏章。這官員十分不解,就問閻王,我一輩子就做了這麼一件好事,而且朝廷也沒批准我的奏章,為什麼這善行會有如此之重?
閻王就說,就是因為你這奏章沒批准,才有這般重量。若是你的奏章被批准了,那你簡直就是功德無量,善及無數百姓,可以成佛作祖了!
從這個筆記,就能可以看出鹽稅對於普通百姓的影響之大了。也許後世之人想象不出,但是在古代的交通不方便,從海邊產鹽地,把鹽巴運到內陸去,要花費多大的代價。再加上朝廷壟斷,那鹽巴價格貴比黃金是誇張了一些。但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吃不上鹽巴卻是真的。
而人不吃鹽,就會得病!甚至在古代,鹽巴可能就要佔據普通百姓生活消費的很大一頭!
然後就是胡可之彙報南疆的建設情形,說起這個,胡可之甚至激動的手舞足蹈。若是慶安皇帝在,定然不喜,說不定還會給胡可之扣上持功自傲之類的帽子。也只有傅說知道,胡可之對於建設南疆付出了多少心血。論起對於南疆的感情之深,怕是還在諸葛臥龍之上。所以才會有這般失態!
傅說含笑而聽,南疆的形勢現在大好,不僅打通了水陸交通,而且移民了十數萬人,新開墾田地數十萬畝,都用著軍墾屯田之法。已經漸漸的有了一個府的雛形了。
而大花山僚和附近的十幾個山僚寨子,已經內附了。早已經獻上人口冊子,地圖等物,算是朝廷的子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