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輪式裝甲車沒有履帶,爬坡越障能力也不行,只能老老實實等著把前面的障礙物都移開才能走。

很快,急得一腦門汗的張君嵩等來了好訊息。

翁照垣打來電話,告訴他第四路軍部署在第二道街壘後的人有辦法解決日軍裝甲車。而且,還告訴張君嵩,第四路軍提供了兩種解決日軍裝甲車的辦法,一個用手榴彈炸裝甲車底盤,這種裝甲車底盤沒有裝甲№一個是重機槍集中射擊。

有了解決裝甲車的辦法,這讓張君嵩很興奮,立刻命令參謀通知一二營。

很快,越過街壘的日軍裝甲車就遭到了成群的手榴彈的攻擊。

十九路軍配備的木柄手榴彈投擲距離雖然很遠,可是落地後滾動性不好,除非在近距離才可以向扔變球似的把手榴彈扔到裝甲車下。

不過,圍著裝甲車玩變球也沒那麼容易,裝甲車後面有日本陸戰隊員跟隨衝鋒。你一門心思打變球,日軍就會把你打成篩子。

不過,第四路軍提供了一些手雷,手雷的投擲距離雖然比木柄手榴彈要短一些,可是滾動性很好,只要有機會在裝甲車的正面投出手雷,手雷都會向前滾動一段距離。

“轟”,一顆手雷在裝甲車下爆炸,日軍裝甲車猛地一蹦,然後就停在原地冒起了黑煙。止不動的裝甲車下又滾進幾顆手榴彈和手雷,接連幾聲爆炸,日軍裝甲車內開始竄出猩紅的火苗。

這些手雷數量不多,僅分給了一營,二營全都是木柄手榴彈,要把手榴彈投擲到裝甲車下,很不容易,傷亡了十幾人才炸燬一輛裝甲車。

不過,不要急,還有第二種“殺蟲”辦法。

手榴彈不僅炸不開裝甲車,彈片反彈回來還會傷人,可這彈片是不長眼的,分不清中國人日本人,誰跟近了誰倒黴。一開始,日軍緊跟在裝甲車後,一般每輛車後10個人,後面20米才是步兵本隊。但是戰鬥打起來,別說手榴彈,就是打在裝甲車上的子彈都會反彈,一些跟緊裝甲車的日本兵,就是這麼糊里糊塗被打傷了,簡直就像捱了檯球的回力球。

密集招呼向裝甲車的手榴彈橫飛的彈片,讓日軍不敢跟得太緊,日軍和裝甲車的距離一拉開,這機會就來了。

一些中國士兵就不是像一開始那樣死死的靠在街壘後面射擊,而是撲出去隱伏在街道邊,等裝甲車一過,趁日本兵還沒跟上,猛烈狙擊後續的日軍陸戰隊員,把裝甲車和步兵割裂開。落單的裝甲車,就容易被同伴們集體打“變球”了。

等放趴下一輛裝甲車,上去一看,大夥發現,別看這裝甲車看上去,子彈打上去到處反彈打不穿,其實進去仔細一看,發現還是有幾顆子彈打穿了裝甲。原來,這維克斯大甲殼蟲看著威猛,其實皮很薄,裝甲只有5。5毫米。

日本人有個統計,一輛維克斯裝甲車捱了五六百發子彈,只要射入角度剛好,還是有幾發子彈穿透了。雖然穿透的比例很低,大概只有百分之一二。但是總比一發都打不透強啊。

於是,第三種殺蟲辦法上場,並在六團迅速傳開,密集火力射擊,廣種薄收,堅定不懷疑。

重機槍是對付維克斯裝甲車的利器,有意思的是,19路軍也裝備了維克斯的重機槍,真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被中國人打壞幾輛?沒什麼。日本人覺得,這些裝甲車給陸戰隊的攻擊力提升了許多,起到的效果,和損失相比,很划得來。尤其是日本海軍在國內和陸軍爭奪軍費和資源上,此前一直站著上風,所以海軍陸戰隊配備了很多這種裝甲車。

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打趴下幾輛甲殼蟲,意義也很大。因為中國士兵們知道,只要他們夠拼命,即使損失大些,這種甲殼蟲不是堅不可摧的。

因此,日本陸戰隊員憑藉裝甲車的掩護,繼續執著的往前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