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而現在已經經過實驗證實,波長几十米的短波可被高空的電離層反射回來,經多次反射,即可增大傳播距離,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天波。據我所知,美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就開始研究軍用短波通訊技術,1918年已研製成功波長為70米~150米的發射接收裝置。1921年美國的赫耳製成大功率微波器件磁控管,可產生幾米波長的超短波。可是這些還不夠,這個短波通訊的波長我認為在50—10米,效果會更好。如果達到這個標準,我們和大洋彼岸的美國和歐洲的通訊就不必再像現在這樣逐級接力傳遞了。而且,現在還存在電子管體積過大的問題,特別是電子管處理高頻訊號的效果不理想,而半導體材料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礦石觸鬚式檢波器實際上就是應用了半導體的特性。我就研究過現在普遍使用的礦石收音機,我發現發現摻有某種極微量雜質的鍺晶體的效能不僅優於礦石晶體,而且在某些方面比電子管整流器還要好……”
宋哲武又指著屋頂的白熾燈說:“還有現在的電燈,這只是kao著電能使裡面的鎢絲髮熱發光,白熾燈有很多缺點,最明顯的就是他的電能有百分之九十都是以熱能的形式散發掉了,可就是這樣簡單的東西我們國內也製造不了。我做過實驗,在密閉玻璃管的兩端各置有一燈絲,玻璃管內充有微量的氬和稀薄的汞蒸氣,燈管內壁上塗有熒光粉,兩個燈絲之間的氣體導電時發出紫外線,使熒光粉發出柔和的可見光。這樣的照明燈具,就遠遠比現在的這種白熾燈要好得多。”
正在侃侃而談的宋哲武突然收住話,以為他看見孫父、李文田、孫思貴三人再用一種非常羨慕有尊敬的目光在看著他,孫思華、孫思榮、王學智都是一副極其吃驚的神態,最誇張的就屬李明華,目瞪口呆地看著宋哲武說不出話來。
宋哲武意思到自己賣弄的有些過頭了,雖然他前世是化工碩士,可這些都是很基礎的常識,雖然他不知道具體的生產製造方法。以他現在所掌握的知識,他可以到歐美任何一所名校任教授。他所說的這些,不要說孫父、李文田,就是對於這幾個留洋的學生,甚至就是李明華這個當代的電磁學博士也都是太超前和令他們匪夷所思了。要知道電晶體可是50年代末才出現,45年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熒光燈。
停了半晌,回過神來的孫父感慨地說:“宋總指揮果真是年輕有為啊!沒想到總指揮這樣了不起的一個軍人,竟有如此學識,老朽今日可是真正開眼了!總指揮這樣有學識,就怪不得賞識我這兩個犬子了,他們交給你我放心了。總指揮,讓老朽在敬你一杯。”宋哲武急忙又喝了一杯酒,同時也藉機掩飾自己的有些不自然的神情。
李明華這時也回過神來,看著宋哲武用懷疑的語氣問:“宋總指揮,思華說你是德國德累斯頓步兵學校畢業的?”
宋哲武笑著回答:“千真萬確,我畢業於德累斯頓步兵學校。”
李明華疑惑地說:“難道德累斯頓步兵學校也講授電磁學?”
宋哲武笑著說:“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是軍校,當然不會講授電磁學了。李先生一定是奇怪我這個軍校畢業的軍人,從哪裡學到的這些知識?”
李明華把頭搖得像波浪鼓似的說:“不只是奇怪總指揮從哪裡學的這些電磁學知識,我是奇怪,總指揮應該比我回國的還要早,我在里昂大學的研究,應該是電磁學最前沿的問題,您所說的電晶體、短波問題和熒光燈的問題,都是我所從沒有聽說過,甚至是聞所未聞。你所說的應該都是很尖端的,就比如短波通訊,就是你所說的熒光燈,很新穎也很獨特,我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