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點六百個工作人員累得跟狗一樣,筆墨紙硯也不知耗費了多少,也就是這個時候,李二陛下放出了廉價但是質量高階的竹紙,和宣紙沒什麼兩樣,一般人看不出來,所以那些工作人員看著厚厚一捆“宣紙”也略有些吃驚,但是一旦工作起來誰還來得及吃驚?第二日的九千多人報名從日出到日落還有兩千多人沒有處理完,累積到第三日直接破萬,三百個報名點幾乎被擠爆……

李二陛下一看不好,萬一有有心之人利用人數多造反就壞了,於是調集一千大軍在朱雀門之前嚴陣以待,樹立威望,同時維持秩序,因為軍隊的存在,爭先恐後報名的人好歹排成了佇列,而有一些惡性鬥毆的人直接就被蘇寧取消了報名資格趕走,場面頓時安靜了許多。

第四日人數達到一萬二千,招生點增加到了四百,各地著急趕來的人們加快了腳步,生怕晚了就趕不上了,於是乎人數繼續增加,依舊是有很多人沒有來得及處理就已經宵禁……

第五日一萬三千,招生點增加到四百五十,人數持續增長,未能處理完的人第五天積累下來,已經相當恐怖,朝野震驚,李二陛下和軍方喜不自勝,士族文官暗暗著急……

第六日,薛禮抵達長安城!(未完待續。。)

二百五十九 年齡是問題

身無分文飢腸轆轆的薛禮抵達長安城的時候是早上,其實昨夜他就已經抵達了長安城,但是因為長安城已經宵禁了,所以他沒有辦法進入長安城,所以他也就找了個地兒對付一晚上,反正都已經快要六月了,沒什麼是受不了的,薛禮的體質也異於常人,這麼長一段時間兒竟然也沒有落枕,端的是牛叉。

不過土包子到底是土包子,長這麼大也就去過柳府,順帶著看一看小小的市集,哪裡見過長安城這盛世大唐的首都?大唐首都長安城可是有近百萬人口居住的超級大城,天子腳下,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看的薛禮是一陣失神,他哪裡見過這樣多的人?哪裡見過這樣雄偉的城池?還有精悍計程車卒,以及威風凜凜的騎兵,無一不讓他心馳神往……

此時的長安城的流動人口絕對超過了一百萬,因為軍事大學的開辦,超級有厚的條件,還有那僅僅一千人入選的名額,幾乎所有自持勇力過人有心報效國家的漢子都心馳神往,若不是蘇寧嚴格限制了年齡,恐怕來報名的人會更多,而且裡頭不乏有識字的文武雙全者,這讓蘇寧特別欣喜,這五天以來五萬人的報名者裡頭竟然有超過一千的人識字,而且年齡普遍偏低,這讓蘇寧特別驚喜。

這就證明還是有不少識字的青年願意參軍報效國家博取功名富貴的,也就證明目前大唐重軍功的政策有效果,年輕人中不乏有科舉無路舉薦無門者。所以一狠心報名了軍事大學,改走軍事路線,不錯,不過,就算不識字也沒什麼,大軍裡頭首要的工作就是文化教育,文化素質不過關哪裡能學的了兵法?

就算有那麼一些不識字也會用兵的怪才,可是,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高低,不在於學歷。而在於學識和見識。所以對於學識的接受程度以及見識程度很大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蘇寧覺得,軍隊裡的人更需要認字,更需要明白道理。因為很多時候。軍隊需要做出一些特殊的抉擇。關乎於國家命運的抉擇。

李二陛下可以擁有軍人的忠心,那是建立在他本身做的事情是對的,而如果他錯了。軍隊要有判斷的能力,所以蘇寧在校訓裡頭著重表明了軍隊保護百姓的重要性,透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把這個理念深深的刻入軍隊的心中,讓軍隊明白自己的職責,在關鍵的時候,軍隊會做出關鍵的選擇。

所以文化教育不能放鬆,思想教育尤為重要,這軍事大學第一期的學子,估計就要從那些識字的人裡面選擇出來了,當然,也不排除意外,這些日子蘇寧也吩咐報名點的工作人員把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