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

去時一片荒涼,回來時已是春耕時節,關中千里沃土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到處都能看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辛勤耕作,雖然辛苦,但是從他們臉上卻能看到笑容,他們很滿足。

在經過一片碧綠的田野之時,除了辛勤耕作的農民,蘇寧等人竟然聽到了一陣從遠處傳來的幼童集體誦讀《三字經》的聲音,清脆的童音讓除了蘇寧以外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便是蘇寧。也是感到心中無限喜悅。

隨後,大家才意識到,這裡是大唐第一批普及蒙學的一個鄉,在這裡聽到幼童集體讀書的聲音,並不奇怪,只是在他們到目前為止全部的生命裡面,從來都不敢奢求可以遇到這種事情,可是現在卻是實實在在的遇到了,哪裡能淡然處之?

杜如晦拉住了韁繩,讓馬停下。整個隊伍的所有人也都停了下來。聆聽著這陣從來不曾聽到過的讀書聲,杜如晦慢慢閉上了眼睛,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不多時。竟然有淚水從臉上滑落。不單單是杜如晦。連帶著許多讀過書的縱橫司學員也流淚了,護衛們則是一臉的感嘆和羨慕,羨慕這些幼童可以有書讀。有人教育。

“老夫虛度五十載,到如今,才算是真正的沒有了遺憾,三明啊,老夫要感謝你,要代天下有書讀的人感謝你,曾幾何時,有一本書叫做奢望,讀一次書更是想都不要想,遇到一位可以教育孩子的老師,那更是祖墳冒青煙,比之登天也簡單不到哪裡去,老夫從來都不敢奢求能有今日。

孔夫子聞雅樂,能三月不知肉味,可是天底下最美妙的雅樂,也抵不上幼童讀書之聲,三明啊,老夫捨不得死了,捨不得,能聽到這種聲音,老夫真是捨不得,捨不得,若是能在某一天,在大唐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聽到這讀書聲,那老夫才叫死而無憾,死得其所。”

蘇寧看著已經淚流滿面的杜如晦,還有同樣淚流滿面的縱橫司學員們,心中也是唏噓不已,這一天的到來,在所有大唐人的心中,都是一個神蹟,在以往,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是在如今,卻實實在在出現的事情,這一幕,讓全天下人等待了數千年才等到,這一幕,來之不易啊……

“天下無一人不識字,無一人不知書,這是陛下的承諾,也是大唐對所有子民的承諾,也是我輩窮盡一生也要達成的理想,當然,這或許需要很多年,甚至於在我等有生之年尚且看不到這一天的到來,但是,寧也願意為此付出一切,待寧老去,已無法在朝堂為大唐出力,便告老還鄉,在家鄉做一個教書先生,做一個啟蒙老師,教那裡的幼童讀書習字,教會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到那個時候,寧一定會非常幸福的。”

蘇寧朝著杜如晦微微笑了笑,杜如晦笑著點點頭,拭去臉上淚水,說道:“做一個老師,可比作右僕射有意義多了,三明啊,老夫現在希望,可以再多活十年,若是可以再多活十年,老夫會用五年的時間做完一切可以做的事情,然後再用五年的時間,回家鄉,做一個啟蒙老師,那老夫就真的滿足了,真的滿足了。”

蘇寧說道:“您一定可以再多活十年,一定可以。”

杜如晦笑了起來,一邊笑,淚水又止不住的往外流,看得蘇寧也忍不住的流出了淚水,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具挑戰性的時代……

隨後,杜如晦就在這座小村莊裡面轉悠起來,壯勞力在田野中勞作,老年人就在自家院子裡面飼養家畜,餵雞餵鴨餵豬,女子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做著針線活兒,或是在清澈的溪水旁洗衣物,洗菜,更有甚者抱著年歲還小還不能說話的幼兒洗身子,說說笑笑,氛圍相當和諧。

派到這些地方的啟蒙老師很盡職盡責,到了鄉中,被淳樸的鄉民所感染,洗淨鉛華,換上了最樸實的衣衫,拿著書本,帶著一群大小不一的幼童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