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這個車伕,他一路上都是走過來的,也沒有小跑兒,所以有很大的功夫能夠和劉振華聊個天。

“這位先生,我們的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眼看這街面上的人越來越少,就拿原來那些洋人吧,他們以前雖然欺負咱們華夏人,但至少也給咱們帶來了不小的繁榮,現在你去碼頭那邊看看,從歐洲來的船隻幾乎都是空的,就算是拉著人過來,那也是一些必須要來的,剩下的全部都是回去的,連一個五等艙都要擠破頭。”

拉車的車伕無奈的說道,在香港這塊土地上,他們的確是非常痛恨那些外國人,看到他們欺負華夏人的時候,恨不得上去抽他們兩巴掌。

但是當這些外國人真的走了的時候,香港的經濟的確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原來他每天都能夠獲得八毛錢,但是現在只能夠有六毛錢了。

比原來的收入減少了百分之二十,這還是運氣比較好的時候,有的時候如果從早上出來就找不到客人,拿著三四毛錢回去也是有可能的。

對於他這樣的車伕來說,每天還需要交兩毛錢的車費錢,如果要是一天就賺四毛錢的話,除了他自己的飯菜之外,家裡人就只能是餓肚子了。

戰爭開始之後,香港也是湧進來一大堆的難民,他的家裡也有兩個親戚過來了,雖然都去扛大包了,但是賺的錢並不是很多,所以這兩天的日子難過的很。

外國人從香港撤離,但是內地的華夏人卻來了很多,可撤離的外國人都是有錢人,從內地來的華夏人有一部分是有錢人,但更多的都是來投親靠友逃難的難民。

一進一出的,雖然維持了香港人口的平衡,但是從經濟上是很難持平的,外國人帶走了大量的金錢,華夏人從國內並沒有帶來那麼多,這讓香港社會上有一種錢少了的感覺。

很多人花錢的時候也畏畏縮縮,這更加引起了經濟的衰退,這跟劉振華剛來的時候完全是另外一片天,當然這也不是劉振華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