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移民們抵達了惠民墾區的屯堡(第2/2頁)
章節報錯
沿河朝著宿營地走去。
宿營地所在地,其實就是乾渠的渠首處,這裡既是乾渠的樞紐,又是整條甲字乾渠的行政中心,因此不但建築已經完備,行政機構也已經配備齊全,這裡有一個正式的稱謂:民豐市。
刺史府按照墾區劃分了行政範圍,之後又以乾渠為中級行政單元,每個乾渠成立市級行政單位,支渠相當於縣級行政單位,支渠將直管下面的十二個屯堡。
從興漢鎮刺史府到靈州渡的四百多里當中,每隔六十里從河道處開口,開鑿一條幹渠,每條幹渠平均長度達到了近百里,分別為民豐渠(又稱甲字渠)、民收渠(乙字渠)、民安渠(丙字渠)、民居渠(丁字渠)、民樂渠(戊字渠)、民業渠(己字渠)、民濟渠(庚字渠)和民辛渠(辛字渠),共計八條幹渠。
每條幹渠按照地形地勢分別開有十二到十八條支渠,每十五里修建一條支渠,每條支渠的渠首部設立一個縣級單位,支渠兩側每隔八里設定一個屯堡,民豐市因為地勢狹長,因此只有十二個縣級單位,目前為止,也只是搭建了一個縣級單位的架子,至於相關的民政管理的機構,還都沒有配齊。
民豐市的十二條支渠分別對應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編號,而高家被分配的二泉堡,處於卯支渠的最後一個屯堡,這裡已經位於賀蘭山的山前平原,是河水能夠灌溉到的最後區域了。
移民們以家為單位臨時分配了居所,對於沒有足夠帳篷的移民隊伍來說,如果露天過夜,很可能會產生大量的病患,因此不但詳細劃定了移民們每天行進的距離,計劃更是詳細到了每家每戶居住在哪裡,這對於尚未形成完善官僚系統的刺史府來說,意味著巨大的考驗。
好在移民出發之時,都按照遷徙距離,配發了路上的給養,如此一來,只需提供清潔用水,就能滿足移民的基本需求了。
民豐市修建的土坯拱頂房,也只有區區兩千多間,這些土坯拱頂房,絕大多數是之前修路和修渠時工隊的居所,此時乾渠和支渠基本完工,工隊已經撤走,因此給移民居住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