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叢緊扯住一堆沙土的檉柳,屬於那陣捲起黃煙肆虐而行的狂風,屬於那面飛飄於鹽殼之上的紅白兩色的測旗,屬於那片埋藏於三千米地底的油海……因此,當我來到油城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地中四”井。紀念碑已然殘破了,可我仍然和她以及那幅著名的“英雄地中四,美名天下揚;東風浩蕩時,油龍

逐浪飛”的對聯和了個影。說起冷湖石油的發現,倒使人想起第一個進入柴達木的地質普查隊___632隊。632隊隸屬地質部石油普查委員會,和新疆的631、甘肅的633以及四川、華北的幾個石油隊,一線構成地質部在大半個中國進行找油決戰的架勢。632和先期進入盆地的石油勘探隊就如將軍們在三大戰役地圖上畫下的兩個巨大的紅色箭頭,把15萬平方公里的盆地緊緊鉗住……1995年夏天,當我為寫一篇報告文學在西寧和西安分別找到632的技術員甘國楨和鞏志超時,不禁感慨萬分。鞏志超鬢衰發蒼,個高而駝,就更顯的淒涼,無法讓你想象他當年在柴達木找到一個個儲油構造時那種英姿勃發的情形。在技術上,他的第一個上級是關佐蜀。關佐蜀和盆地也有著不解之緣。1947年,在油砂山發現油礦露頭的一行人中,就有著他的名字。為了給歷史留下一份較準確的資料,我想在這裡贅述幾句,其意義會不會超過散文也很難說吧!我們先讓歷史的鏡頭回到1947年下半年,國民黨行政院撥款法幣一億九千萬,責成經濟部中央工業實驗所和中央地質調查所西北分所為主,並約請資源委員會西北石油地質勘探處共同組成甘、青兩省西部交界處的科學考察隊。時關佐蜀、梁文鬱、戴天富代表中央地調所西北分所,負責大地構造、岩石、礦物方面的考察;資源委員會西北石油勘探處派周宗浚、吳永春兩位參加,負責地形測繪等任務;中央工業實驗所西北分所派呂炳祥、郄丕順、李雲階、朱新德參加,負責土壤、水質、礦產及經濟地理、社會人文等方面的考察。考察隊於當年6月初到達敦煌,沿黨河過千佛山,經肅北縣入南山,溯流而上至鹽池灣。這時,該地區的胡賽因據地作亂,形勢危機,考察隊內部在前進與否的問題上發生分歧,只好分成三支隊伍:梁、戴、郄三人組成祁連山西端考察隊,取道安西南山至玉門,然後回蘭;以呂、李二人赴諾羌、米蘭,考察後回蘭;其餘人員仍以周為隊長,帶電臺、嚮導、翻譯及45峰駱駝,過當金山,向盆地縱深挺進。12月下旬到達尕斯庫勒湖北岸,終在山上找到油砂層,並在山顛發現幹瀝青。周在實測圖上第一次標下“油砂山”的名字。考察歸來後,關、周分別寫有《柴達木西部紅柳泉油田地質初報》和《青海柴達木扎哈油田簡報》。

時隔八年,重歸舊地,關佐蜀感慨萬千。他帶領大家在油砂山上實習了一段時間後,就分成五個分隊,在那林格勒、大小柴旦、魚卡、冷湖、馬海、甘森、鄂博梁、一里坪等地進行石油的概查。鞏志超帶領的一分隊從茫崖出發,沿阿爾金山向東開始了工作。水是在茫崖灌的,含有芒硝,喝下去肚子“咕嚕嚕”叫,更可怕的是荒丘戈壁裡失蹤。隊員李傳茂曾失蹤了四天,全隊到處找了四天,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把鞏志超急得團團轉。小李四天裡沒有進一粒糧、一口水,就是爬啊爬……第五天,終於爬到了公路邊,身下的衣褲全磨爛了,四肢血肉模糊。他碰上一輛石油勘探隊的汽車,被好心的司機救起,撿了一條命!一分隊歷盡艱辛,發現冷湖1至8號8個儲油構造。1956年,經韋思槐等人在前四個構造上做細測工作,找出較好的儲油地帶。終於要上鑽驗證了。這時,關佐蜀已調走,朱夏從新疆調來。朱夏,人稱“朱半仙”。給他彙報時,他一邊聽,一邊看圖件,彷彿心不在焉的樣子,可突然會提出一兩個關鍵問題。當晚,抿上兩口酒,甩開筆就“刷刷刷”地寫,第二天,一份觀點明確、思路清晰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