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朱常洛,泰昌帝:你兩換一下((第2/4頁)
章節報錯
要分析這梃擊案,首先要確定的一點就是,這一場梃擊案的背後,誰才是最後的受益者?
就目前結果來看,顯然是朱常洛,以及朝中擁立他的東林黨。
再看,三大案中的最後一案,也就是移宮案。
移宮案的大致過程則是如下:泰昌帝駕崩之後,與鄭貴妃關係很好,受泰昌帝寵信的西李選侍,聯合魏忠賢,扣押綁著朱由校要一起住在乾清宮,想要藉此掌控朝政。
朝中東林黨憤怒不已,然而以方從哲為首的五黨則是沒有任何動靜,儼然是預設了西李選侍的行為。
楊漣、劉一燝等一眾東林黨,強行闖入紫禁城,扛著內侍太監們的棍棒,哭喊著衝進乾清宮,在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的內應之下,最終將朱由校給搶出了乾清宮,送至文華殿登基。
最後結果:李選侍在被迫之下,抱著皇八女離開了乾清宮,掌權失敗,進而東林黨大獲全勝,就此繼續得到重用,東林黨在天啟初年崛起。
結合梃擊案與移宮案這兩樁案子,再來看夾在中間,最為關鍵的紅丸案。
在此之前,首先要明確一點。
從萬曆三十八年正式冠名的東林黨,在萬曆後期,東林黨就是絕對的太子黨,當年拼著罷官一百多人,也要拼死保住朱常洛的太子之位。
而在泰昌帝登基之後,立馬召回了葉向高這位東林黨魁,火線提拔的一眾閣臣和六部補缺,大部分也都是東林黨人,將方從哲直接給架了起來。
再加上東林黨素來奉行著‘非我黨眾,其心可誅’的行事宗旨。
只要東林黨掌了權,朝中其他各黨必然都要一個個完蛋,一時之間,人人自危,五黨和福王黨在朝堂中備受打壓。
而也就是在這時,泰昌帝驟然駕崩,移宮案發生,東林黨一眾如熱鍋螞蟻團團轉,五黨和福王黨則是坐看西李奪權而無動於衷,
在搞清楚這些之後。
接著,最後再看紅丸案的發生細節。
(1)登基之日,箭步如風——(2)鄭貴妃進獻八位美姬——(3)泰昌帝龍御數夜,氣血虧空——(4)鄭貴妃親信崔文升開瀉藥給泰昌帝治病,泰昌帝一天瀉腹43次——(5)鴻臚寺丞李可灼獻上紅丸——一顆紅光泛發——(6)兩顆見了太祖。
從(1)可以得知,泰昌帝在登基之初,整個人還是處於龍精活虎的狀態,全然沒有分毫病症,這一點史書上也是記得很清楚。
隨後,從(2)(3)(4)推測,這謀殺嫌疑的矛頭明顯是指向了鄭貴妃。
但,問題來了。
泰昌帝如果駕崩,鄭貴妃為首的福王黨能受益麼?
不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都將得到一個答案,不能。
因為按照祖訓繼承製,泰昌帝有兒子,還不止一個,並且這些個兒子都已經十多歲了。
所以就算是泰昌帝駕崩,這皇位再怎麼輪都不會輪到福王朱常洵頭上,只要皇位還在朱常洛一系,那福王黨就不可能在朝中崛起。
再看(5)(6),這是紅丸案的最後過程,關注點主要放在李可灼這個呈上紅丸的人身上。
針對李可灼,疑問有這麼幾個:
1,為什麼方從哲先是極力向泰昌帝推薦李可灼,接著又勸泰昌帝不要吃紅丸,又當又立,這動作中充滿了極其明顯的形式主義。
2,李可灼是方從哲一手提拔上來的,趁著泰昌帝下旨補官,將李可灼擢升到了鴻臚寺丞的位置。
3,泰昌帝服用紅丸駕崩之後,方從哲為什麼要在遺旨中賞賜李可灼。
4,天啟二年,天啟帝掌權之後,李可灼被天啟帝充軍流放。
5,紅丸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