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老朱:兄長,可否先救一個關雲(第1/6頁)
章節報錯
第257章 老朱:兄長,可否先救一個關雲長?
天下無敵,天上呢?!
聞言。
孔明心中不禁吐槽了半句,這近一年多來,隨著蜀漢集團發展的速度太快,規模擴張的太廣,蜀漢全體上下,從董事長到基層員工的自信顯然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膨脹了。
理論上來講,自信是好事,自信才能做強做大,再創輝煌。
但,過度自信變成了大意,那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大意必失。
這會的諸葛亮心頭有著一種莫名預感,要出事。
而此刻在這祭壇之前,季伯鷹和老朱並肩站著,望著此時臉上洋溢著自信,正處於人生實力最巔峰時刻的劉玄德。
“劉玄德仁義不假,存亡之際尤不忘百姓,然戎馬一世,卻是在暮年大意犯了兵家大忌。”
老朱嘆了口氣,顯然是為蜀漢不得一統而感到惋惜。
南宋之前,帝王傳承皆是以魏為正統,因為大一統的晉朝名義是受了曹魏的禪讓,而在南宋之時,出於一些政治原因,開始從輿論和意識上扶正蜀漢。
傳至元明之時,推崇蜀漢,已然是大勢正道。
罵曹之聲,蔚然成風。
老朱口中所說的兵家大忌,便是蜀漢對東吳發起的那一場夷陵之戰,昭烈帝劉備之御駕親征,這一戰賭上了整個蜀地數十年積攢下來的氣運。
劉玄德雄赳赳氣昂昂的帶著十幾萬人出了川,卻是以火燒連營八百里而失敗告終。
不過老朱所說的暮年大忌,並不是指劉備發動此戰,而是指夷陵之戰的過程,尤其是劉備讓大軍于山林連營的駐紮方式。
針對夷陵之戰本身,後世因為演義,皆認為是劉備一怒衝冠,為了報關羽血仇。
實則,非然。
或者說,不全是這個理由。
劉備之所以傾盡全國之力發動夷陵之戰,主要還是因為劉備年事已高,他想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拿回荊州,這樣就算後世之君無法奪取天下,也能讓後世子孫守住基業。
只可惜,這一搏之下,摩托並沒有變成四個輪子,反而變回了單車。
“兄長,你說,倘若當年關羽沒有大意失荊州,劉玄德也沒有夷陵之戰的火燒連營,蜀漢人才濟濟、坐擁巴蜀荊襄,進可攻、退可守,最終可否一統天下,再續大漢四百載國祚。”
聞老朱之問。
季伯鷹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凡只是可能的事情,都沒法答。
其實縱觀漢末魏蜀吳三國之勢,除卻東吳是因為基礎上限問題以及江東歷代掌門人一貫固守家業的小富即安的思想觀念之外,曹魏和蜀漢實際上都曾經有統一天下的機會。
比如曹魏,如果當年沒有周公瑾一手導演的赤壁之戰,曹操南下之勢就不會受阻,往後也就根本沒有三分天下。
只可惜,歷史永遠是沒有如果。
當然,除非你認識一個叫季伯鷹的掛逼。
“不知道,試試看,先救關雲長一命。”
話音落。
在旁的老朱表情一怔。
“兄長,果真可以救關雲長一命?”
雖說老朱對關羽的評價並不是很高,當年常遇春攻打杭州之際,老朱特意把常遇春叫了過來反覆叮囑了一番,用的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案例做的反面教材。
原話如右:克敵在勇,全勝在謀。昔關羽號萬人敵,為呂蒙所破,為無謀也,爾宜深戒之。
不過。
自漢末之後,尤其是從北宋徽宗開始,也不知道這位北狩兄發了什麼神經,突然就對關羽追封。
而打他開了頭之後,關二爺的晉升之路就一路飆升,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