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堡成員之李治、武曌、李隆基、李亨,都是眼眸緊凝,認真聽著。

宦官推戴?!

我盛世大唐!無根太監竟然能夠推戴天子上位!

“代宗李豫。”

這名字一出,李隆基和李亨父子兩個眼神驟然一亮,對於這個名字他們自然是都不陌生,這是李隆基的長孫,是李亨的長子。

尤其是李隆基,李隆基平日裡極為喜愛這個長孫。

在李豫還是個小娃娃的時候,李隆基就封李豫為廣平王,更是稱讚‘此兒甚有異相,他日亦是吾家一有福天子也’,差點就冠上一個好聖孫的名頭。

季伯鷹腦海中飛速掠過關於唐代宗李豫的一些事蹟。

其實李豫的廟號原本並不是唐代宗,而是高大上的唐世宗,只是為了避諱太宗李世民的‘世’字,這才改成了代宗。

這和明代宗朱祁鈺不同,朱祁鈺的那個‘代’,應該是字面意思,畢竟是朱由崧給定的。

唐代宗李豫,和祖輩的光輝比起來,這位天子在大唐史上有些小透明,但總結其一生,卻是不折不扣、文武雙全的一代帝王,甚至後世有人將其和唐宗李世民相提並論。

當然,實際上比李世民肯定是比不上。

但李豫徹底平了安史之亂(實際上只是天下安定,李豫接受僕固懷恩建議,將原本河朔藩鎮之地授給安史舊將,被視為就此開了藩鎮割據之先河),帶給了天下百姓久違的平靜。

李豫生於亂世治亂世,治罷亂世開太平,甚至在李豫的帝王權術之下,原本在肅宗年間囂張跋扈的宦官勢力,一度被碾壓到塵埃。

以宦官程元振剝奪權宦李輔國之權,接著李輔國半路被莫名其妙弄死,接著故意縱容程元振在朝野內外亂搞,再加上出逃一波長安之後,以致大失人心,回長安之後,隨即在百官聯奏之下,一道聖旨,輕鬆罷了程元振,流放溱州。

後以魚朝恩麾下神策軍,重塑中央禁軍,待魚朝恩權大,李豫與宰相元載密謀設局幹掉了魚朝恩,過幾年,又用幹掉魚朝恩的相同法子幹掉了權傾朝野的權宰元載。

自此,朝廷上的妖魔鬼怪基本平息,百官都見識到了這位天子的帝王權術,輕易不敢亂來。

李豫開始任用賢相,除舊革新,雖說後面也幹了許多非人事,比如大肆修建佛寺,勞民傷財之類,但基本上是給亂世大唐帶來了久違的安寧。

大致總結李豫的一生,這位大唐天子生於亂世,登基之初,內有饑民起義、藩鎮作亂,外有吐蕃回鶻等虎視眈眈,內外交困的局面絲毫不亞於大明崇禎時期。

要是換了朱由檢來坐李豫的位置,估計大唐在這個時候就得宣佈亡國了。

不論李豫做的如何,個人有什麼毛病,他終究是在大唐風雨飄搖之際,穩住了大唐江山的基本盤,給了後世之君一箇中興的機會。

季伯鷹想定,把這些關於唐代宗李豫的資訊內容,一股腦打了個包,全部以「通曉」方式,注入了以李二為首的唐家堡一行人腦海之中。

新知識湧入,捋順之下,得要一小會時間消化。

當李二等人將這些內容融匯之後,李二眉頭更是露出疑惑之色。

關於代宗李豫最後成果怎樣,李二暫時不怎麼關心,他疑惑的一點是。

“仙師,既然在李豫時期,宦官勢力已經得到了壓制,那為什麼我大唐往後還會發生宦官弒君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對於這個問題,李二表現的顯然是有些著急,下意識便是脫口問道。

“不用急,後面都會講到。”

季伯鷹淡淡開口。

“小唐啊,有點耐心,一步一步來,兄長都會給你解惑的。”

老朱笑呵呵的拍了拍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