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止得體,這樣的孫女嫁過去,可見咱們是何等的看重嚴家,嚴家定是歡喜。”

他躊躇再三,“素華?嫡支嫡女,可惜了。”自己趁機在他面前數著,“二房三房的庶女,實在上不得檯面!素芳那丫頭,脾氣火爆,動不動要使小性子,她如何能給人伏低做小去?也是老三媳婦沒本事,生生的把個庶女慣成這樣。素心就更甭提了,羞羞怯怯的,天生的小家子氣,若把素心嫁了去,嚴家以為是應付他們呢,看不起他們呢,豈不惱了?老爺,咱們是結親,不是結仇,素芳和素心,實實嫁不得。”

他面色似有鬆動。自己見狀心喜,又添了把火,“為今之計,只有捨去孫女,才能保住整個徐家。素華幼讀詩書,這個道理她不會不懂,身為嫡支嫡女,徐家有難,她不犧牲,誰來犧牲?再者說,老爺許嫁的是次孫女,素華可不正是二小姐麼。”

他想了許久,最後還是默許了。雖然他什麼也沒說,但是不再吩咐自己從素芳、素心當中挑人嫁往嚴家,那就是說,他心中已定下素華這鄉下丫頭,是那倒黴的“次孫女”。

殷夫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也不見得多親近素華,徐家有難的時候,他有事的時候,一樣會犧牲素華,把素華推進火坑。如今自己不過是要把素華放到眼前教養著,又不為難於她,怎麼他竟會不許,竟會當著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婿的面給自己沒臉。

再怎麼不同意,當著晚輩的面不是該忍著麼?自己和他是夫妻,夫妻一體啊。殷夫人想想前塵往事,看看好似頗有默契的徐次輔、徐郴父子,越來越委屈,委屈的不行。

徐三爺、三太太自從被罰跪祠堂之後,小心翼翼夾起尾巴做人,一句話不敢多說,一步路不敢多走。本來他倆是巴著殷夫人的,不過徐次輔這親爹比嫡母更有威勢,親爹和嫡母對上了,他倆謙恭的低垂著頭,大氣不敢出。

徐二爺是很孝順殷夫人這親孃的,不過他更怕徐次輔、更敬重徐次輔。和能考中進士、多年來獨自在外闖蕩的徐郴不同,徐二爺是萬事全靠親爹,包括他在尚寶監的官職,也是靠著徐次輔恩蔭而來。如此,他哪敢在徐次輔面前說個“不”字。

徐二太太忖度著,滿臉陪笑說道:“母親的意思,也是疼愛素華。父親、大伯想想,素華從小長在南京,如今卻要嫁到京城最古老、最華貴的府邸,這京城的人情往來,總要有人教導於她吧?母親是一番好意。”

徐二太太心中很替殷夫人不值。雖是繼室,這些年來徐家主持中饋的是她,撫養子女的是她,應酬親朋、周旋族人的也是她,到了想要教養孫女的時候,卻不能拿身份說事,真憋屈。

祖母要教養孫女,這是多自然而然的事啊,也值得一說?差不多的人家,做祖母的只需要吩咐一聲,兒子兒媳便要把女孩兒雙手奉上,還敢回嘴呢?徐家倒好,“原配嫡妻”四個字壓下來,做祖母的被逼得無話可說。

既不能提身份,咱們說點別的也好。大房你們一家長遠在南京,這京城的人情往來,你們懂麼?朝中最有權勢的公主、王妃是哪位,喜歡什麼,忌諱什麼,怎麼巴結方才得體;老親舊戚人家誰家是要常來常往的,誰家是泛泛之交,誰家可以不必理會;逢年過節如何送禮、回禮,如何宴請,你們心裡有譜麼?

殷夫人大起知音之感,“老二家的所言有理,我還不是為了素華好、徐家好麼,否則,我舒心暢意的過日子豈不自在,何苦來要窮盡心力指點素華。”

殷夫人、徐二太太這對婆媳本就和諧,如今更是心有靈犀。兩人相互看了一眼,心意相通:等那鄉下丫頭真來了,宮裡尋位苛刻不近人情的嬤嬤來,好生整頓一番。不用多,有兩三個月的功夫,那丫頭不死也要脫層皮。

饒這麼著,徐次輔也好,徐郴也好,還說不出什麼來。哪家姑娘出了閣,到夫家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