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阿爾戈爾出身於政~治世家,他的父親老戈爾曾經代表田納西州,任1939年至1953年的聯邦眾議員,以及1953年至1971年的聯邦參議員,他的童年時代自然隨之生活在華盛頓這個政~治中心。
自然而然地,阿爾戈爾長大之後,選擇子承父業進入哈佛大學,修讀政~治學,為日後的政~治生涯鋪路。
1969年,阿爾戈爾從哈佛大學畢業後。正好趕上了越戰,於是在同年入伍,並曾經以軍隊記者的身份,進入越南戰場。
等從戰場回來後,阿爾戈爾又進入範德堡大學的神學院和法學院就讀,還獲得了洛克菲勒基金會獎學金。
在28歲的時候,阿爾戈爾加入了美國國會,1977年到1985年期間擔任眾議員,1985年至今擔任參議員。
另外,阿爾戈爾在1988年參加了該年總統大選的民~主黨黨內初選。參選時,他以最年輕的候選人年僅40歲,和中間派立場做為賣點,結果在美國南部贏得了總統選舉提名。儘管該屆初選最終還是落敗,卻獲得了13。68%的得票率,在五位候選人中排名第三。
所以,履歷光鮮的阿爾戈爾,絕對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華盛頓精英,而唐煥對其率領的這次考察,自然也格外重視,何況對方正準備向美國國會提交一個與it行業密切相關、很有意思的法案《the_high_performance_puting_act_of_1991》《1991年高效能運算法案》,即hpca。
在寬敞的會議室內,阿爾戈爾興致很高地說到了自己起草《1991年高效能運算法案》的初衷,“1988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亨利薩穆埃利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電腦科學教授萊昂納多克萊洛克,向國會提交的一份報告,讓我瞭解到了網際網路的重要意義,其就相當於資訊世界的高速公路。”
萊昂納多克萊洛克是今日網際網路的雛形arpa的重要研發者之一,堪稱網際網路的開創者,他的報告自然分量十足得讓政客們趨之若鶩。
對這位電腦科學家同樣表達著欣賞之情的唐煥,注意到了阿爾戈爾在談話當中反覆出現了一個詞彙“information_superhighway”“資訊高速公路”。
實事求是地講,這個概念並不新鮮,在各種學術討論當中,至少有十幾年的歷史了,但被一位政客反覆引用,則不免透著一種稀罕的意味。
於是,唐煥有意地把“資訊高速公路”這個概念抽出來,單獨做為一個話題,試探地討論道:“議員先生雖然不是專業it人士,但見解卻非常高明。資訊高速公路的路基,以前是電信網路,現在,則變成了計算機網際網路,在這上面可以輸送更加多樣的資料形式,提供更加靈活的服務,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
被搔到癢處的阿爾戈爾,開懷大笑,“唐倡導的全球資訊網,現在已經成為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大潮流。我們這次來,希望可以近距離領略到最新的成果,以完善《1991年高效能運算法案》。”
從首富先生的角度看,《1991年高效能運算法案》可不僅僅是阿爾戈爾等人的政績,它還是一個金光閃閃的商機,一旦被國會透過,就會得到成百上千億美元用於基礎建設的撥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著整個it行業向前發展,自己這個受益者,當然要積極配合了。
所以唐煥爽快而又自信地回答道:“我保證,議員先生看到的成果,絕對是最新的,因為它們要等到稍後的dex拉斯維加斯秋季展,才會做面向公眾的介紹。”
“我早就對聲望直追貝爾實驗室的哲儒研發中心向往不已了。”迫不及待的阿爾戈爾,用委婉的方式催促道。
首富先生哈哈一笑,親自做起了嚮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