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責任,回身激戰,然後才被敵軍所殺。
這投降的訊息一回來,很多御史都忍不住大罵,這誇讚祭奠忠烈的奏摺不能送上去,白寫了。
兵部尚書薛三才面奏天子,說從去年秋季至今,遼鎮軍餉已經拖欠三季,合計五十五萬餘兩,但如今國庫空虛,請撥內帑,也就是內庫銀子,皇帝和內廷自己的金庫。
不知從何時起,萬曆天子絕不會拿一分一毫的內帑銀子貼補國用,回答也是和從前一樣,內帑空虛,請戶部籌措餉銀撥付。
得到了旨意的兵部立刻去催戶部,但戶部那邊卻是大怒,上次撥付軍餉,你們兵部自己吞了五成要多,但答應分過來的至今一文未到,還想要銀子那是沒門,誰不知道餉銀髮出去,你們兵部先把自己那份落足了,然後再跟下面剋扣。
軍餉是一回事,遼東總兵官戰死,必須要補一個新的上去,這也是當務之急,連萬曆皇帝都不停的下旨催促。
按例兵部尚書薛三才主持推舉,可實際上無人可選,沒有發生戰事之前,遼東也不是什麼好去處,你不是李家一門出來的,在那邊領兵會被架得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現在都已經大敵在側,去了就有可能戰死,不然就會背上罪責,誰還願意去趟這個渾水。
但這個無人可選很值得商榷,因為對李成梁一系的提防,遼鎮總兵儘可能不用李家一門,但現在這個局面,已經顧不得這些了,閒居在家的李成梁二子李如柏被推舉為遼東總兵。
這武將要久經沙場才算堪用,而這李如柏在家閒居已經足足二十多年,就算是一把利刃也該早就生鏽變鈍了,何況這李如柏不過是個富家公子而已,還是被嬌慣壞了的那一種。
李如柏最開始在官場上的前程是錦衣衛千戶,這是勳貴子弟應有的蔭庇,然後因為飲酒誤事被解職,然後就是不斷重複類似的事情,靠著父兄步步高昇,從遊擊到總兵,什麼位置都坐過,從平寧夏啺蕕餃氤�士官粒�裁創笳蕉即蜆��看衛羆掖缶儷齠�氖焙潁�釗綈鼐陀瀉蘸照焦Γ�康階約鶴齬俚氖焙潁�鴕蛭�庋�茄�腦�蛉ブ埃�斜壞�潰�兇約荷�。�芄槭親霾懷ぞ謾�
表面上看戰功赫赫,可懂行的人都看得明白,李如柏自己沒有本事,全靠父親兄弟來支撐,當李成梁老朽,李如松戰死在草原上之後,李如柏就立刻庸碌起來,甚至不敢去帶兵坐鎮,只能呆在家裡賦閒。
有人講李成梁是頭老虎,李如松是乳虎,而這李如柏就是條狗,這個狗還是貶低人的那個意思。
不過朝廷上下對啟用李如柏沒有什麼異議,已經有御史上奏,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道理是冠冕堂皇,意思是說朝廷莫要猜忌李家,和這個奏摺呼應的是,京師有關於遼鎮的傳聞,說遼鎮邊軍本可以輕易擊敗來自建州的女真軍隊,只不過因為朝廷一直猜忌李家,所以上下都不肯盡心出力。
在這樣的局面下,用一個李家將門的嫡系子弟做遼東總兵,也就是應有之意了。但還有傳聞,說是啟用李如柏做總兵的旨意到了李家,李如柏不肯接旨,只是大哭磕頭
遼鎮緊鄰北直隸,遼鎮動盪,直隸京畿重地也是不安,為求完全,朝廷在山海關又設立一鎮,設山海關總兵鎮守,做山海關總兵的則是同樣賦閒在家的杜松。
和庸碌無能的李如柏不同,杜松算得上一員虎將,也曾做過遼鎮總兵的位置,但因為下面的遼鎮軍將陰奉陽違,沒有做多久就被貶歸家。
杜松被貶的原因,朝廷上下也都是心知肚明,可為了遷就安撫遼鎮將門,也只能委屈出身陝西三邊之地的杜鬆了,到了現在,自然就顧不上那麼多了,畢竟熟悉遼東局面的軍將並不是太多。
有心思的人還能想得更深一層,既然遼東又讓李家將門的子弟抓總,那遼鎮和京師之間就要多設屏障,除了薊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