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問,負責招標採購和技術指導。
他給楊秋的這份報告就是進入第二輪測試的公司和飛機。從報告看,經過兩年的實驗和測試。融合了資料機數百種技術,實力超強的流星、空客和雷神三大飛機制造商依然強勁,而加入中國國籍的前俄國設計師西科斯基的公司居然在水上飛機上成功入圍,到讓人有些意外。
如果說第一輪是海選的話,那麼第二輪測試其實就是單項飛機定型前的最後試飛和改進。所以報告中所列的飛機基本已經是被看上,就等全部實驗結束下訂單的型號。
教練機上雷神公司擊敗流星最終勝出。以運5為原型縮小後的白鸛雙座雙翼教練機是最沒有懸念的,操控、低速、盤旋、翻滾等能力即使放到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但後面幾種飛機的資料和照片就讓楊秋暗暗撓頭。
此次採購國防部的要求很細也很苛刻。轟炸機為例,空載航程必須能確保從廣州不加油直飛納土納(2200公里),最大載彈3000公斤、帶1噸炸彈航程1200公里、彈倉要求可同時掛2枚1200公斤大型炸彈、要求可以掛副油箱,至少4門自衛機槍等等。
別的不說,光是那個廣州直飛納土納的要求,就讓很多小公司徹底絕望,最終進入第二輪只剩流星和空客兩家。前者空軍給予的編號是轟5、但這個轟5從照片看外形居然極像大名鼎鼎的ju88,不過航程要大些,應該是結構和防護性上有所犧牲。採用流星公司自己的風冷彗星900發動機,單臺可達到960馬力,最大平飛速度430公里,最大載彈量2900公斤。
空客的雙野馬研製成功後,王助領銜的流星公司也開始研究類似的雙層結構風冷活塞發動機,經數年努力終於拿出技術相當的彗星發動機,不僅也使用了機械增壓和雙火花塞等技術,而且還研製出緊急時刻可直接向缸內噴射甲烷的技術。最關鍵的是,公司嚴格按照楊秋要求,在創新的同時確保了發動機介面和雙野馬同型號能通用,甚至部分零件都能互換。
這是個巨大進步!意味著兩家廠雖然競爭厲害,發動機上各自都有訣竅,但卻都已經將標準化理念刻到研發和生產的每個環節。
空客公司的編號是轟6,相比國內資格最老的流星公司,這家楊秋特意用大量圖紙和技術拔高催化起來的公司不僅終於研製成功雙野馬發動機,在單翼金屬大飛機上技術雄厚,kc…1更已經成為世界名牌。楊秋原以為他們會拿出類似美國b…18的轟炸機,因為b…18就是由dc…2改進來的。而dc…2就是現在的kc…1。可看到照片他卻有些傻眼,因為周厚坤拿出來的轟炸機外形居然和平行世界中的法國“里奧雷和奧利維埃leo451”轟炸機極為相似。首次在國內飛機上使用了h型升力雙垂尾設計。
因為1200馬力發動機還在試車,所以轟6同樣採用960馬力的雙野馬2型發動機,最大速度不如轟5只有400公里,但航程上因為h型升力雙垂尾增加到2500公里,最大載彈2800公斤。而且流星公司一樣,也在設計之初就為將來安裝更大發動機留下空間。
“從第一輪實驗看,航程基本達到要求,唯載重和速度上略有不足。但流星和空客的1200馬力發動機都開始試車。最快明年年底就能投產,那時效能會改善很多。至於4發重轟炸機上此次拿出的型號都不是很理想,考慮到技術不足我們商量準備我們準備將4發重轟炸機的招標延後幾年。”餘磊是空軍參謀長,以他名字命名的“餘磊轉彎”讓他留名千史。他也是國內首位轟炸機飛行員,瑞尼韋爾戰役中就是他率領部隊拉開狙擊戰序幕。經過戰後這麼多年的潛心研究,又經過阿富汗的考驗,他已經是國內製空論和轟炸學的領軍人物。被譽為空軍轟炸之父。
但這位轟炸之父興致高昂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