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

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我叫陳自在,當老師7年多了,雖然在大學心理學專業上混了一個副教授,但基本還是一週三四節課,大部分時間屬於個人閒散時間,剛當老師的時候,我有空就約朋友、老同學出來玩,而隨著時間的推進,有時間陪我的朋友是越來越少,特別是大家成家後,更沒有時間了,而我卻依舊閒散,既然搞心理學這塊,我就想學學別的老師,多幹些課外的事情,比如給企業講講課,參加一些專家講座,但從效果來看,我覺得還是沒有什麼意思,於是就想成立一家心理診所,所謂“學而時習之”,如果不做些對社會、對自己有益的事,確實有些浪費。心理學這麼課,看似簡單,而真正鑽研下來,有很多課題與難題有待探索與實踐,因心理學一詞來源於西方科學,但如果引申到心學,或唯心,這塊的領域就太大了,我們說佛、道、儒,甚至西方各類教會,基本都為了解決信仰問題,或者說得膚淺些是心理問題,但從古至今這條心學之路,又有多少人認真探尋過,從現有東西方心理學的研究分析又有多少新的成果。西方有它微觀視覺與實踐科學的一套心理認知,而東方又有一套自有的心學體系與實踐標準,甚至可以說在大清之前,中國在心學方面完全領先於世界一兩個檔次,這不是胡說,而是歷史沉澱下的厚重經驗,所以我的心理學研究就必須涉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佛、道、儒,涉及西方教派與科學認知的領域,或許透過縱橫方式的考究,並結合心理診所遇到問題的實踐解決,能對現有心理學的探索提出一些新的建議,何況以大學教師目前收入水平,不搞個課外謀生的方法,那怎麼辦,人家還要生活呢。

我大學時學習的心理學課程大都是西方求證式的分析模式,如九型人格分析,心理學導論、心理學模型分析法等,而中國傳統部分講解很少,大都是我透過課外讀物來補充,而心理學的研究,偏向於哲學方式方法的認知與探尋,這與個人的年齡、閱歷相關,很多當時書本的東西,現在看來才覺得有些理解。正如孔子自己的認知過程所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以他聖人的身份都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認知,何況我凡人一位呢,所以我在三十過後,覺得可以開始對心理學進行真正研究了,或許會有一些新的促動與感知。

自在心理診所

我的心理診所是我和以前的一個高中同學李雯合開的,她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碩士,之後在北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幹人事管理工作,之後幹到副經理級別,因父母身體不好,加上她又是家裡獨女,所以兩年前回到貴陽,在一家國企當人事部經理,因丈夫能幹,是個老闆,所以家庭收入她不用擔心,完全可以做一個全職太太,而她平時對心理學上的研究比較投入,成了身邊闊太太中的心理導師,我有次在聊開心理診所的時候,她很感興趣,說如果要開,她就辭職過來管診所,她對那份國企收入毫無感覺,於是這次我就和她具體聊了實施方式,溝通了三點。一是場所,她說她有一個空的房產,屬於商業樓宇,在16層,現在閒著,用來開店,我說房租怎麼算,她說不用。二是公司名字與註冊的事,她建議名字叫“自在心理診所”,意思是我的名字叫自在,同時心中自在是心理上的關注點,註冊方面她來實施,三是股份問題,作為兩個人的股份公司,這個事情比較好辦,她重點來管,我從旁協助,於是我49%,她51%。這個事情談過後,大概一週,她電話告訴我,說全部辦好了,公司註冊、公司地址,甚至客戶她都拉了三個周邊闊太太,我不禁一嘆,辦事效率果然高。於是,選了一個公司揭牌的黃道吉日,周邊朋友過去坐了下,吃了個飯,也就算開張了。

第一單生意

診所的第一個客戶是李雯的朋友杜麗,杜麗的老公是搞房開的,在貴陽算是排行前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