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各路人馬偶爾也會遇到佔了城池冒充大王的小股亂民,對於這種情況自然不會姑息遷就,上去就是一頓胖揍,只打得占城為王地黃巾亂民高聲求饒,這才罷手。
總之,收編工作遠遠沒有趙興想得那麼複雜,這全得益於趙雲有意安排了一些頭目進行負責,將黃巾亂民的行動加以控制和約束。
只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到六月末的時候,出現在幷州北部各郡的黃巾禍亂便煙消雲散,所有的黃巾流民全部被集中起來進行登記造冊,精壯一些的被招進了前去收編的各支部隊,其他的則是成片集中,然後向著安置流民的定居點遷徙。
趙雲在雁門郡的收編異常順利,不僅擴充了三千士卒加入蒼狼軍,連帶著還把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三人收入麾下,分別跟著王路、臧霸和曹性三人混。
張遼在定襄郡的收編遇到了一些抵抗,這讓他十分惱火,索性提著黃龍勾鐮刀一陣狠命砍殺,這才震懾住劉石和黃龍,最後擴充了三千步卒加入臥虎新軍,其餘人全被張遼一股腦地趕到一起,成為今後定襄屯田的主力。而劉石、黃龍二人因為畏懼張遼,便悄悄前往上黨,直接投效趙興去了。
徐晃在樂平的收編過程也比較順利,三千臥虎精卒走到哪裡,哪裡的黃巾流民便自覺地放下手中兵器,等著官兵前來收編。程遠志和鄧茂二人更是十分自覺地交出一路繳獲地各類金銀細軟,只求臥虎軍能夠收留。徐晃最終招攬到四千步卒,志得意滿地返回了上黨。
收穫最小的可能就數關羽了,太原郡原本駐紮的是趙雲和呂氏兄弟統領地三萬黃巾流民,後來兩萬人被帶到了美稷,最終便宜了張遼,而剩下的一萬黃巾,勉強被關羽挑出來兩千步卒,總算是把先鋒軍的人數湊齊了兩萬。
經過這麼一通折騰,到了六月中旬時分,幷州已經完全“消滅”了黃巾亂民,各地百姓紛紛返回家園,開始為秋糧的補種而苦惱。
第一八三章屯田能吏富幷州
接到各地“黃巾”亂民相繼被平復的報告之後,趙興立即派人下鄉去尋找還在四處觀察農業生產的棗祗返回臥虎城,接下來整個幷州的農業生產就要看這位以屯田見著於史的能人的身手。
第58卷 第463節:飛將一出露鋒芒 (28)
其實趙興已經為棗祗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農業技術方面的準備。趙興在上黨崛起之後,便大力興修水利工程,疏通灌溉渠道,推廣龍骨水車和風車的使用,積極鼓勵農民積蓄和使用農家肥,把養殖牛、羊、馬和家畜生成的糞便全部發酵後製作成肥料用來改善土壤結構。
第二是生產關係和生產製度方面的準備。趙興之所以興師動眾地將冀州的黃巾亂民引向幷州,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要藉助黃巾亂民之手,將原本佔有大量生產資料的地主、官僚階層給消滅掉,為土地收歸公有打下基礎。趙興清醒地看到:在生產力低下的漢代,只有將土地集中起來,有組織地發動百姓從事農牧生產,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糧食的產量。
第三是勞動力方面的準備。在科學技術落後的社會形態下,勞動力是一方勢力得以維持和興盛的根本保證。人口眾多雖然會大量消耗糧食和資源,但更多地還是創造財富和糧食。趙興跟其他勢力的統治者相比,最大的優勢便在於他對人口有著正確和清醒地認識,一直不遺餘力地保護和擴充人口,這種做法也可謂是變相地堅持了“以人為本”。
城主府裡,一身泥土氣息地棗祗正熱切地請教著趙興一些不太理解和明白的問題。
“上黨一些郡縣所推行的‘農業生產合作社’模式,其用意何在?果真不會引起鄰里之間的糾紛?”棗祗問道。
“‘農業生產合作社’得以推廣的前提和基礎是以姓氏宗族為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