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之間的優劣性,可不是一個很好回答的題目。
但劉東並沒有為這件事情犯愁,葉利欽既然這樣逼迫,就不要怪劉東當面揭老底了。拿這個問題來為難劉東,葉利欽純粹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葉利欽書記,我可沒有這樣的意思。我僅僅是闡述一個事實。我舉個例子吧,您知道我們華夏自己生產一件羽絨服需要多少錢麼?”劉東問到。
“這個我還真沒有研究過!”葉利欽很老實的說到。
“不到一百元人民幣,這還是要最頂級最貴的那種,一般情況下,三四十塊錢就能夠買一件相當不錯的羽絨服。”劉東給出了答案。
聽到這話,葉利欽驚訝的說到:“我的天,怎麼可能價格這麼低?”太不科學了,即便他不知道蘇聯的羽絨服多少錢一件,但也知道,不可能達到這麼低的成本。
看到葉利欽那樣子,劉東覺得他大驚小怪。華夏的東西,歷來是以低成本,高價值聞名於世,物美價廉得不可思議。如果再用上一些不合規矩的手段,那成本能低到買白菜。
過幾年蘇聯解體後,那些倒爺賣的羽絨服,成本都能壓到十塊錢左右,而且出廠價還得便宜,僅僅只有幾塊錢。要知道,九幾年的消費水平可比現在高很多,那個時候都能把成本弄得那麼低,蘇聯能比麼?當然,這樣只有幾塊錢成本的所謂羽絨服,在蘇聯肯定會把買衣服的人給凍死,因為那衣服裡面裝的並不是羽絨,而是廢紙。也就是這樣的倒爺多了,等俄羅斯緩過勁兒來,對於華夏的商品,本能的厭惡。
話題有些扯遠,還是回到談判桌上。對於劉東那舉例的成本,低到不可思議的程度,葉利欽雖然驚訝,但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不就是成本低麼?這有什麼了不起,成本再低,沒有科技實力的東西,賣的價錢都不會太高,能賺取的利潤有多少?
“就是這麼低,葉利欽書記。這樣給你說吧,在日常用品物價上面,你們蘇聯產品的價格,除了少數一些東西,基本上都是我們華夏產品的兩至三倍。還有一些物資,差距更大。您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就意味著,在我們華夏,用同樣的價錢,卻能比在蘇聯用同樣的價錢,採購到的物資多至少兩至三倍。並且這還是在我們華夏那些工廠充分保證自己利益的情況下發生的,如果僅僅是成本價,那價格還會更低。”劉東說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聽到這話,葉利欽沉默了。他知道剛才劉東為什麼說在華夏採購物資才能夠把這筆錢利益最大化。因為這成本的控制,蘇聯被華夏甩得老遠。剛才那翻對劉東有些威脅的話,變成了葉利欽自己在打自己的臉。
這下,他也不能說什麼華夏人民和蘇聯人民之間關於勤奮的問題了。再問下去,他葉利欽就得撞牆了。但是,葉利欽實在是不想放棄這麼好可以拉攏那些企業的機會,即便是知道如果真是在華夏採購,比起在蘇聯採購更加有利於蘇聯人民的利益。
人民的利益能比國家的利益更高麼?顯然不可能。那蘇聯國家的利益主體是什麼?是那些官員和企業的利益。葉利欽不可能放著國家的利益不要,而去要人民的利益。到了他這個位置,考慮得更多的,理應是國家利益。
看到葉利欽還想說些什麼,劉東趕忙打斷說到:“葉利欽書記,你聽我說。其實在華夏採購這批物資,比起在蘇聯採購這批物資更加有利於您。這麼一筆龐大的物資,明顯比在蘇聯採購更多。更多的物資,就意味著更多的人能從這筆物資當中獲得好處。得到利益的人,難道會忘了葉利欽書記你麼?”
劉東這裡的人,並沒有加上民字。葉利欽當然能夠聽懂劉東那話裡的意思,劉東所說的人,那就是蘇聯的高層人士。蘇聯的高層人士現在是什麼模樣,葉利欽比劉東更加了解。本來只夠十個人分的利益,現在多出了兩三倍,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