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卻造到了幾乎所有大臣的反對。
(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八章克服阻力
在城外建立一個獨立的書院,除了培養應試舉子之外,還可以培養商、醫、兵等其他方面的人才。
這是太子和李凌兩人商量過後一致定下來的意見,它代表著兩個人的共同心聲,他們想給天下寒門子弟多一種出路。
太子第一次向朝廷提出自己的政/見,皇帝自然很重視,他拿到由李凌所做的計劃書以後第一時間就將它拿到了朝會上商討。
“大家都看看這份計劃吧,這是由太子提出來的,是否可行,還望眾位各抒己見”。皇帝微笑著說道。
他也讀過這份計劃書,拿到手的第一時間他也為計劃書中所描繪的美好前景給打動了。
若是這樣的書院被朝廷認可並且傳承下去,若干年後,大明必將人才濟濟。到時候國家收益匪淺。
“皇帝,微臣不贊成太子的建議,依據祖制,只有在科舉上脫穎而出的人才能夠被授予官職,怎麼可能將官職隨便授予一個書院的畢業生呢!”。
“陛下,科舉來是本朝的根基,科舉亂則天下危啊,皇上,太子的計劃書中雖然只要求授予優秀的畢業生一些不如流的小官,但是千里之堤,潰之蟻穴,這是對科舉制度的衝擊,絕對不能開這個口子啊!”。
“皇上,太子還年幼,還是要好好接受教育才是,朝廷上的大事就不勞太子操勞了吧!”。
皇帝也沒有想到大臣們竟然異口同聲的反對太子的建議。
不過皇帝畢竟是精明之輩,他稍微一思考明白了其中的厲害關係。
自隋朝實行科舉以來,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科舉制度已經深入人心,若要當官必須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官員們都是從進士、舉人當中選拔,若是現在突然又出現一種可以做官的捷徑,官員們的優越感將蕩然無存。
“陛下,開設這些的書院自然是一件好事,至少他可以開啟民智,使更多的百姓有機會讀書,即便是以後再科考上失利,也會有一計傍身,只是要授予學生官職的事情就免了吧!”。
內閣幾人稍微交換了一下意見以後,最終結果由劉吉告訴了皇帝。
這也是所有大臣們的意見。
“好吧,既然各位意見一致,朕也同意你們的意見,書院可以開,但是朝廷不會撥款支援,更加不會授予書院學生任何的官職!”。皇帝最後將這件事情做了最後瞭解,朝廷對於新建書院的事情采取中立的態度,絕對不會給予書院任何的支援。
皇帝心中暗叫了一聲僥倖,幸虧他沒有暴露李凌也有份參與這份計劃,若不然的話,只怕這些大臣都要將自己心中的怒氣都撒在李探花身上了。
他們奈何不了太子,還收拾不了一個新晉的翰林?
重位大臣搖頭嘆息了一聲,看來太子殿下第一次用積極的態度所做的政事就要泡湯了。
沒有朝廷的支援,太子想要建立一座書院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自己遞上去的計劃就這樣被拒絕了,太子心急火燎的去找了皇上。
只是一向對太子寬厚仁慈的皇帝這次態度卻是異常的堅定。
“照兒啊,大臣們的態度很堅決,朕也無可奈何,不過事情也不是完全不可行,若你真想建造這麼一座書院,可以找李凌商量一下,以大昌錢莊的財力,想必要建造書院也是很容易的吧!”。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朝廷不會為書院的建造買單,但是既然兩位提議者都是大昌錢莊的東家,何不自掏腰包呢!
太子眼睛一亮,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大昌錢莊決定要在城外建書院的訊息當天就被讓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