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根本不把首輔放在眼裡的人?
萬安哪裡知道,方應物是“未卜先知”的人。方應物更知道,這位毫無名聲可言、滿朝清流人人都唾棄的首輔沒一兩年,就徹底從大明政壇中滾蛋了。
而明面上,方應物有劉棉花這樣的老泰山,除了君恩不如萬安,廟堂中影響力並不比萬安差多少,更是能比萬安多撐五年;同時在暗地裡,方應物又有汪芷這樣的黑手為後盾。
所以與萬安面對面時,方應物實在提不起半點敬畏心,不但是立場為題,更是實力問題。
看到方應物嘲弄的眼神,萬安終於忍不住了,厲聲對威寧伯府家將們喝道:“老夫是當朝大學士萬安!誰敢再動手!”
這老頭子是首輔?眾家將聞言愣住了,下意識停住了動作,齊齊向方應物望去。
方應物也吃了一驚,萬安剛才怎麼也不肯亮明身份,寧可浪費口水和自己打啞謎,為何這時候突然亮出自己的首輔身份?
如果換成自己,幾個隨從被羞辱雖然丟面子,但也不是絕路。當前最重要的是明哲保身,因為隨從丟掉的面子,完全可以事後再找回來。亮出身份只能增加恥辱指數,沒有什麼必要。
這其中有蹊蹺!方應物雖然一時沒明白具體緣故,但是他知道,萬安的心理防線已經被自己的貪心擊破了,謎底線索肯定就在這裡!
方應物又有點慶幸,如果不是自己得寸進尺,小小貪心了一次,大概就會被萬安丟擲的誘餌牽著鼻子走,迷失在利益交換的泥潭中。
果然是知足者常憂,不知足者常樂啊!(未完待續……)
第七百一十三章 猜對了
方應物一直覺得,萬安拒不表明身份,是為了儘可能避欽天監的嫌疑。雖然方應物感到疑點多多,可也只能如此解釋了。
現在自己剛下令要羞辱萬安的隨從,萬安就迫切的跳出來亮出身份,含義很明顯,只怕有比勾結欽天監還要嚴重的事情。故而亮出身份作為底牌,也不得不打出來了。甚至還可以引申,萬安身邊這幾個隨從有問題,只是不明白萬安為何如此沉不住氣。
方應物將注意力從首輔轉移到四個隨從身上,這一細看就看出點表面現象。四個人裡,有三人服色雖然各不相像,但大體款式卻隱隱雷同,很可能是家奴之類,衣衫都是同一處製作的。
而第四個人雖然也是衣著尋常,扔進人群裡並不起眼,但衣衫卻與其他三人樣式迥異,不細看還注意不到。
最後方應物又將注意力集中在這第四個人身上,卻見此人年紀應當在三十到四十之間,保養不錯,面白無鬚。
不過沒時間讓方應物再仔細揣測了,從威寧伯那裡借來的打手們還在等著他的話。萬安自爆了身份之後,他們便遲疑不決了,這也是人之常情,誰遇到這種情況也不敢輕舉妄動。
方應物目光漫無焦點的掃蕩了幾下,對威寧伯府家將們道:“貴府主人將你們借給我使用時,說過全聽我的命令列事,如今聽到首輔二字就不敢行事了?
這樣膽量,也不怕墜了貴府主人的威名!再說我也沒有叫你們對首輔動手,只是整治幾個家奴隨從而已。連這也不敢麼?”
方應物的話倒也在理,又不是直接衝撞首輔本人。事後轉圜總會有餘地。威寧伯府眾人定了定心神,便重新動起手來。這讓方應物暗中放下下心來。
萬安本來是被方應物氣得立了起來,但此時卻又站立不穩,跌坐回去。他性格本來就偏陰鷙,不會大喊大鬧的丟體面,只在心裡不停默唸:“大意了,太大意了。”
明知道今天有重要事情,明知道方應物是睚眥必報的人物,之前還是忍不住招惹方應物,釀成了節外生枝的禍事。不過也不完全是大意。先前方應物擺明了撒賴不想走,自己不指使康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