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為330萬港元,明顯低於李小龍之前主演的《精武門》和《猛龍過江》。
要知道,《龍爭虎鬥》在香江首度上映的時間是1973年7月26日,即李小龍逝世後的第六天,直到1973年9月24日陪審員一致裁定李小龍死亡原因為“對止痛藥物產生高度敏感速致腦水腫”之前的這段時間裡,社會關注度理所當然地應該屬於這位功夫巨星;而奪得1973年票房冠軍的電影——邵氏公司的《七十二家房客》,首映時間是9月22日,兩者之間競爭的烈度也理應不大。
另外。《龍爭虎鬥》在好萊塢的商業成功也需要理智地同向對比,太過神話以至於形容為打遍天下無對手,就難免迷失了雙眼。
1973年美國票房過億美元的《thesting》——《騙中騙》和《theexorcist》——《驅魔人》是在年底聖誕節期間上映的,不具備可比性;但同樣暑期上映,喬治·盧卡斯初試影壇的清新之作《americangraffiti》——《美國風情畫》,票房達到了9600萬美元,而拍攝預算比《龍爭虎鬥》還低,在77萬美元左右,即便排除那些本土光環加成的影響因素,投資回報比例也明顯更為誇張。這也成了喬治·盧卡斯之後為籌拍《星球大戰》拉投資的最大資本。
總而言之,打造一位有美國觀眾緣、好萊塢認可的東方巨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靠著獵奇這張牌,唐煥把李連捷主演的功夫片推到美國,但票房也就兩、三千萬美元;
《護花傾情》的吸引力首先來自他這位擔任男主角的美國首富的招牌,以及和女主角的緋聞,然後才是觀眾靜下心來的欣賞;
《古墓魅影:龍帝之怒》的成功,則是藉助中美關係處於蜜月期的大勢所帶來的美國人對中國的無比好奇,以及深厚文化底蘊營造出來的獨特東方探險元素、低成本的史詩壯觀場景、恰到好處的計算機特效等。
而到現在為止,這些電影還沒有能夠捧出來一個在美國具有足夠號召力的大明星。
與此相比,雄心勃勃的鄒文懷鼓吹的那個看似宏偉的進軍好萊塢計劃,不免急功近利,欠缺通盤考慮。
聽到唐煥如此理解的話語,在外面受盡委屈,但在朋友和兄弟面前卻要強撐面子的程龍,差點感動得掉下眼淚來。
出生於美國的李小龍,在回到香江發展,和嘉禾展開合作之前,可是在美國求學和打拼了十多年;而自己則是空降到美國拍片,為了適應好萊塢的環境,其中付出的心酸外人哪能知道。可老闆們不會管這些,直接將第一部電影《殺手壕》簡單歸結為失敗,以至於後續拍片計劃話語權越來越小。
程龍端起酒杯,咕咚一聲仰脖幹掉,然後紅著眼睛開口道:“說句心裡話,我挺羨慕李連捷能有唐生這樣的老闆。”
吃掉王祖嫻餵過來的一塊西瓜後,唐煥笑道:“他有他的優勢,你有你的風格,誰也取代不了誰,你也沒有必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倒是你的班底積累得怎麼樣了?與其在好萊塢那邊任人擺佈,不如先在香江這邊形成自己的招牌風格。”
“我倒是有了一批意氣相投的兄弟。”程龍點了點頭,“等完成《威龍猛探》後,我打算開另外一部關於警察的戲,把在《威龍猛探》裡無法實現的想法拍出來。”
唐煥微微頷首,他大致猜到了程龍所說的電影,是原本時空裡的哪一部。
程龍臉上閃過一絲苦惱之色,繼續說道:“不過,嘉禾看到我們師兄弟組合出演的效果不錯,所以現在態度上有點保守,好在乾爹那邊答應爭取了,相信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相比於1970年代創業時期的嘉禾,由鄒文懷親自出面拉攏李小龍,現在羽翼豐滿的嘉禾則是由何冠昌負責拉攏程龍,倒也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