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了什麼好心。因而,育英堂幾乎很少讓女孩子被領養,他們的主子似乎也有些門路,即便得罪了個把人,也從沒見人上門找碴過。

像王氏他們這樣將替換下的舊衣裳送去育英堂的富貴人家也不少,總歸是做善事,又不費什麼銀子,權當為自己和家人積點陰德。

不過人家也說了,送衣裳不是不要,只是不要送太好的。於是錦甯便想了這個折中的法子,雖說費了些功夫,但粗布面料到底便宜,家裡的丫頭也沒什麼事情做,充作打發時間也是好的。換下來的緞面料子便送到當鋪去,折換成銀錢和衣裳一起送過去。

王氏起初還覺得麻煩,後頭卻有了興趣,還去人家育英堂裡走了一趟。雖說都是孤兒,可這些孩子臉上卻並沒有那種陰鬱之色,整天都高高興興的。活潑可愛招人喜歡的孩子也不少,又不嬌氣,嘴上說著話也不耽誤手上的活。幾個年紀小的小女孩,在一邊跟大些的一起學女紅,手被針尖扎的千瘡百孔的,人家也沒一聲哭鬧。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哭了也沒人心疼,不過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舉動,還不如抓緊時間學起來,以後就可以不挨扎,還可以給自己掙錢。

王氏自然感慨萬千,差點灑下幾把同情淚,後頭便主動從錦甯手中將這些事情攬了過去。

固國公府裡雖然不差丫鬟,但力所能及的事情,為什麼不做?

這些孩子影響的最大的卻不是王氏,而是幾個小孩子。藍宜自打去了一趟之後,居然乖乖的自己要求學女紅了,請來的師傅是個嚴厲的,小孩子家家的又手嫩,難免有錯漏,自然少不了挨罰,她卻堅持了下來,還道,等她學好了,要給育英堂當女夫子。

藍惇也不逃學了,族學的先生說他進步的極快,上課也認真了許多,惹得許多貴夫人都上門討教育子經,王氏便領了她們去育英堂看,指點她們帶著自家的兒子女兒都來瞧瞧。

看看旁人,再對比自己,會發現,有許多東西,不及他人。

138。失眠

其實固國公府裡不是收不下幾個小丫鬟,丫鬟們經常要更替的,年紀大了便要打發出去嫁人婚配,總不好在他們這裡留成老姑娘,到時候替換進來也就是了。王氏有這麼想過,卻被錦甯很堅決的否決了,王氏見她有些牴觸,再想到府裡的家生子有不少都排不上差事,也就沒再提過這事。

藍錦甯總覺得那育英堂的主子不簡單,初時她還以為是梁樂桓折騰出來的,因為實在太像是前世的孤兒院了,但算算時間,育英堂剛開始發展的時候,梁樂桓還沒出生呢這些年育英堂陸陸續續送了不少少男少女出去,之中有些人,已然成了某一家的小管事大丫鬟,有了些權柄。也有寥寥幾個學業出眾的,博得了功名,只不過品級不高罷了。

但若是再過十年、二十年呢?只要他們兢兢業業,有背後那人護持著,這些人總有出頭的一日,那時的朝堂之上,他們又會站在誰的那邊?

這是大梁的江山,藍錦甯自認是管不著的,宸帝既然知道還放任育英堂發展,自然有他的算計。所以,她只是不去摻和,只將這一切冷冷的收入眼底。她可不喜歡在自己家裡放幾個不知道是誰的棋子,就算他們再厲害出眾,她也是不願的。人可以慢慢教,事可以慢慢學著做,為了圖一時方便而埋下日後的隱患,是為不智。

京畿裡大半的權貴都不會用育英堂的人,想必也是因為這個道理,未雨綢繆,總好過亡羊補牢,畢竟要是出了什麼事情,可不是一句為時未晚能說的清的。

可以有同情心,但切莫同情心氾濫,這事前世得來的教訓,她刻骨銘心。

錦甯獨自回了屋,如琴伺候她歇了,合上有些沉重的眼皮,卻還是怎麼都睡不著。阿常的那句話讓她的心中充滿了恐慌和遲疑,在腦海中不停的盤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