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公弼心中一驚,然後又是一喜。

「漕節,莫非是……」

蔣佩說道:「邊境那邊已經出現了西夏人的遊騎!」

臥槽!

西夏人真的來了?

大夥兒看向蘇軾的眼神都不對了。

這位的判斷怎麼那麼準?

莫非他是天生的名將?

眾人不禁欽佩的看著蘇軾,有人贊道:「蘇判官果然是大才啊!以後定然會出將入相。」

現在文武全才可是稀罕貨,蘇軾連續兩次出彩,讓大家不禁為之側目,羨慕嫉妒恨自不必說。

蘇軾只覺得一股涼氣從大腿那裡升起來,然後一路竄上來,竄到哪兒哪舒坦。

我竟然蒙對了?

他想起了在汴梁時沈安對西夏形式的分析,才霍然發現自己說李諒祚必定會來是受了沈安的影響。

蔣佩嘆道:「西夏人要來了。」

周圍的人都慌了,有人問道:「漕節,咱們怎麼辦?」

「援軍呢?漕節,援軍怕是趕不及了吧。」

「來回京城報信,哪怕最快,可也得許久,肯定來不及了。」

蔣佩指著後面的一隊騎兵說道:「無需召集,朝中對此早有判斷,援軍提前出來了。」

陳公弼心中一鬆,問道:「官家新近登基,竟然這般睿智嗎?」

說皇帝睿智總是沒錯的,可蔣佩卻有些尷尬的道:「據說是沈安判斷出了李諒祚的動向,然後官家這才派了不少騎兵來。」

和西夏人交鋒一定要騎兵,否則進退兩難。

陳公弼問道:「敢問漕節,是誰帶隊?」

這個帶隊的人會成為總攬戰局的統帥,陳公弼低聲道:「別是韓相吧。」

蔣佩不自在的道:「不是他,是包拯。」

大家都對韓琦這位名將沒信心,可一聽到包拯,陳公弼不禁苦笑道:「還是韓相好啊!」

老包沒經歷過戰事,來了不管用啊!到時候誰敢聽他的?

蔣佩笑了笑,「同行的還有沈安。」

「來了!」

正在說話間,外面有人喊道:「援軍來了。」

陳公弼回身,就見遠方出現了一片黑點。

騎兵迎了過去,蔣佩說道:「是包相到了,幸好老夫及時趕到,趕緊,列隊迎一迎。」

蘇軾打個酒嗝,就走到了陳公弼的身邊。

陳公弼看了他一眼,說道:「回頭清理三十本帳簿!」

蘇軾本是豪爽的性子,最不喜歡核對帳目這等細緻的事,聞言就堆笑道:「知府……下官錯了。」

從以前死不認錯,到現在遇事就認錯,蘇軾走過了一長段心路歷程,堪稱是男人成長日記。

陳公弼沉吟了一下,剛想說話時,外面有人喊道:「來了!」

陳公弼馬上忘卻了此事,聚精會神的看著前方。

一隊隊的騎兵在逼近,這些騎兵經歷了長途跋涉,看著很是疲憊。

隨後就是大隊騎兵簇擁著包拯來了。

六十餘歲的包拯看著精神還不錯,他下馬後,蔣佩和陳公弼迎了過來。

「包相一路辛苦,城中已經準備好了住所,還請歇息。」

包拯搖頭道:「找椅子來。」

眾人不解,可包拯神色嚴峻,於是就找來了椅子。

包拯就在城門外坐下,接過一杯茶水喝了,說道:「陝西路的將領是怎麼回事?」

蔣佩聞言大驚,就看向了邊上的一個武將。

「吳康,出來說話。」

將領乃是陝西路馬步軍副總管,他出來行禮。

包拯問道:「斥候可派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