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船和勇士在bj萬事達中心的中國賽,在16號晚上順利結束。

坐擁“主場之利”的快船卻沒能帶走勝利,他們107:113,6分的劣勢輸掉了這場季前賽。

當然,季前賽的勝負本就無關緊要,快船的球員們只是在享受比賽的樂趣,並且在比賽中試驗他們的新戰術。

泰倫-盧和邁克-馬龍當然不是隻會拍馬屁,也不是想輸球后將責任推到閔聰達身上,整個訓練營期間他們都在兢兢業業開發新的戰術,對之前的體系進行查漏補缺。

即便快船之前的戰術庫存已經非常豐富,但每個賽季nba的規則都發生改變。

這時候教練組一定要及時瞭解規則修改,有資源和人脈的還要和聯盟裁判處通個氣,和知名裁判聊聊天,知曉下個賽季聯盟的風向。

根據新的規則,來奠定球隊新賽季戰術體系的基調。

大的規則修改,像允許聯防,取消handcheck,三分線長度更改,非法防守規則修改、防守三秒規則修改等等,對戰術的影響是根本性的。

而小的規則,比如對一些犯規吹罰尺度的鬆緊,或者暫停製度的修改等,影響看似不大,但連續幾個賽季下來,就能感覺到聯盟對風向的把控。

很多時候以規則修改為分水嶺,一些球員的表現和球隊表現會出現巨大的差異。

某些球員順應規則,趕上時代潮流,會異軍突起,成為聯盟的當紅炸子雞。

比如21世紀初防守規則修改後,一批鋒衛搖擺人崛起,四大分衛在球迷中名噪一時人氣極高。

防守三秒規則確立後,站樁大中鋒逐漸凋零,移動速度快的協防、補防型內線逐漸吃香。

對球隊來說,一個規則的改變,可能導致版本變化,重大補丁大改,小補丁小改。

比如在允許聯防後,2011年小牛隊經過多年的耕耘和戰術演練,成功利用聯防彌補了球隊老化,防守移動力不足的缺點,一舉拿到總冠軍。

2005年handcheck規則進一步嚴格,波波維奇強化馬努-吉諾比利在戰術中的作用,放鬆了體系對吉諾比利的封印,給他更多自主權。

吉諾比利常規賽入選全明星,季後賽打出了生涯最強表現,場均208分,在屠滅太陽和搶七擊敗活塞的系列賽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白喬丹的聲名鵲起。

之後聯盟每年都在削弱內線防守,鼓勵提速,鼓勵進攻。

活塞這樣的老古董逐漸被淘汰,凱爾特人這樣完美的三巨頭也不過一冠而已。

就連靠著防守、陣地戰起家的冠軍之師馬刺,也走上了提速快打的道路。

快船這兩個賽季在閔聰達半指點,半瞎玩的情況下,竟踩準了節奏和步點,引領了聯盟的風潮。

而2013-2014賽季,在所有規則修改中,關於“垂直起跳防守規則的修改”是最為重要的,它對球隊的防守體系起到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這個規則主要內容是:內線防守球員在防守時,只允許垂直起跳,不能在空中做轉體的防守動作,雙手也只能垂直舉起,不能下壓。如果違反了這些規定,一旦在防守中產生了身體接觸,裁判有權判防守方犯規。

不用說,站樁內線又被砍了一刀,從90年代末開始,甚至可以說,從籃球這項運動誕生開始,高大的中鋒就一直被針對。

97-98賽季聯盟推出了合理衝撞區,讓突破球員在衝擊到籃下深處時,可以得到規則更好的保護。

接著,2001-2002賽季,非法防守被取消,聯防被允許,內線低位拉開無限單打不再成立。

緊隨其後,意義重大的防守三秒的出現,讓曾經統治三秒區的遠古巨獸影響力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