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發現快船庫裡成績都不行,那不是妥妥要虧本的嗎?”

閔聰達一下發現了一個讓快船隊虧錢的好辦法,拍紀錄片!

因為他記得之前看過一條新聞,和姚明有關的,說是姚明的狀元年記錄片上映結果虧本的事。

如果姚明這樣成功的狀元,外加中國人光環加持都虧本的話,庫裡有什麼理由不虧本呢?

他馬上起身開啟電腦,搜尋了一下關於姚明紀錄片的新聞,很快看到:

《影片沒宣傳,278美元“姚之年”首周票房慘敗》:“耗資100多萬美元,原計劃本週在全美十多個城市公映的《姚之年》,在休斯頓上映首周後票房只有278美元,遭遇慘敗。”

《“姚明年”一天只賣掉兩張票,只能用慘淡來形容》:“……這部影片在美國的總票房僅為33345美元……‘門票賣得太差了,我們今天只賣出了兩張,’一家電影院的服務員說……”

連翻了幾條,都是票房很糟糕的舊新聞。

閔聰達想起來,姚明那時候在學校熱度非常高,他這個不看籃球的人,天天都能從同學嘴裡聽到“姚明”、“火箭”、“你這不合理”等等詞,姚明對中國來說是一個象徵,一個籃球的圖騰。

“連姚明這種籃球圖騰,拍個紀錄片票房都慘淡成這個樣子,如果換成庫裡還不更加糟糕?”

“姚之年的投資是100萬美元,太少了,我要讓庫裡的紀錄片投資增加到1000萬!把球隊賬上的流動資金都用掉,能欠債就更好了,美國佬這邊金融融資手段多的是,銀行不給錢就發個債券,妥妥的把球隊財務給拖垮了!”

想到拍攝紀錄片這個消耗資金的好方法,閔聰達的心情立刻好了起來。

相較於融資、舉債、投專案的巨量資金消耗和虧損,贏一場比賽導致沒了200塊錢有什麼了不起的?根本就是毛毛雨啊。

反正最近吃喝住的錢都走球隊賬上報銷,自己不談女朋友,也不用交房貸,就先這麼著吧,還是要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徐徐圖之!

想到這裡,閔聰達立刻開始著手寫一份紀錄片拍攝立項計劃書,回到洛杉磯經過管理層討論透過,就能開始招標拍攝,源源不斷的往裡砸錢了!

“哈哈,我真是個吞噬公司財務的天才,以前的所學所用還是有意義的……不過,要是紀錄片大火了怎麼辦?”

“不可能,姚明都沒火,庫裡怎麼可能火,拿頭火。他最多贏幾場比賽而已,比賽觀賞性還不如格里芬呢,誰要看他的紀錄片。好就這麼定了,紀錄片的名字就叫……嗯,洛杉磯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