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驃騎將軍掛帥,率數萬騎兵從隴西出邊塞,經過一冬的休整和備戰,糧草充足,兵馬精壯,並制定了一套完備的作戰方針。

就在戰爭打響的第六日,漢軍鐵騎踏過金城、令居等十餘郡要,前方捷報頻傳,斥候送報的速度幾乎趕不上戰事變化。

朝野上下無不為這名年僅二十歲的少將而驚歎,霍去病不喜研讀兵法,獨創一格,卻能恰好擊中匈奴的軟肋,加之軍中威望日漸高漲,戰士們鬥志十足,這一仗越打越順。

衛青勝在穩,霍去病勝在銳,衛霍之將,為後世多少兵家所敬仰。

不到半月時日,霍去病親率部將,穿越烏鞘嶺,沿途降伏匈奴大小五個部落有餘,招安撫降,一路向西挺進,直取焉支山。

自漠南之戰後,趙破奴由從軍司馬升遷至鷹擊將軍,驍勇善戰,又熟通匈奴地形,深入腹地,破敵無數。

那個救我於危難之時的黝黑少年,如今已是良將俊才。那些掙扎在死亡邊緣的日日夜夜,流逝無蹤,卻也將各自的命運悄然改寫。

若他沒有遇見我,若我沒有去軍營求救,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般,該多好?

當年那個追風少年,如今已是黃沙百戰,破穿金甲。修羅場上,鮮血漫染,他依然是當初的模樣。

我強迫自己不去想,這樣他便永遠在那裡,一千年一萬年,一直都在,不曾離開!

那壇新豐佳釀,千杯亦不醉,何時能再與他們痛飲一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時再能一起縱馬賓士,意氣風發,恰英雄年少!

俱往矣,那些日子匆匆埋葬在高高的紅牆之下,一曲無音。

摒退左右,將梁公子送來的密卷悄悄燒掉。雖然身處未央宮內,可劉徹很少讓后妃干政,更何況我本來便無心爭位。

我對於朝堂的認知幾乎全部來自大哥和梁公子。

西漢沿襲秦制,行三公九卿之制,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金印紫綬,秩俸萬石。

御史大夫公孫弘早些年被劉徹任命為丞相,加封平津侯。

劉徹又改太尉一職為大司馬,由衛青掌控,代表了外戚勢力。

張湯因當年破除陳皇后巫蠱一案有功,被劉徹由廷尉升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素有酷吏之名,想到這裡我滿腦子都是張姬的身影。

九卿之位於三公之下,爵襲衛尉、光祿勳、廷尉、大司農等,秩俸百石至千石不等,掌議政大權,同等俸祿的執金吾、大長秋則並稱諸卿。

汲黯則是因直言敢諫,又經淮南王一案有功,也官至廷尉,對他的印象只停留在兩年前那次攬月樓密會之上。

大司農桑弘羊與大鹽鐵商東郭咸陽頗得劉徹賞識,掌管鐵鹽商運等經濟政策,依稀記得立太子大宴上那個灰色深裾的中年男子,說話很有分寸。

與後宮聯絡最為緊密的便是各宮衛尉,黃門掌內務,衛尉則重外殿治安,李廣任未央衛尉多年,而今出征,由衛士代轄,韓博現任未央衛士。

想到這裡我心頭疑惑更甚,韓博此人莫測之極,長秋殿外梅樹林中,林林總總,忠奸難辨,且和尹夫人有著某種聯絡,僅這一點便足以勾起我十分的好奇。

劉徹他知道麼?眼前晃過那雙深眸,隱藏在面具背後的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君心難測,明君難為,他窮兵黷武,卻也留名萬世。

秦皇漢武,開拓了兩個恢弘無匹的大時代。

這場盛世華光的餘燼,頃刻便將我淹沒。

作者有話要說:月底要去旅遊,提前試一下存稿箱~~~~(≧▽≦)/~~~~~不知道時間準不準~~~

小劉和小霍,小霍和小劉~~對手指,飄走。

弱弱地劇透一下,在大家強烈呼喚下,霍少將於51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