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太上皇就不吝惜臣子,現在更是把這些親信當成武器一樣,對著新皇使出去了。

如此作為,讓本就心寒的臣子們,更是寒上加寒了。至少對林如海這樣的聰明人來說,就是這樣的。他也不指望能夠飛黃騰達了,只要在新皇那裡不落下罪名就行了。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林如海沒有背棄太上皇,反而轉投新皇的麾下,也絕不會按照太上皇的吩咐做事,給自己找麻煩不說,還憑空增添了罪名。

林如海在江南對太上皇陽奉陰違,並沒有給甄傢什麼面子,而是公事公辦,力求不給任何人留下能夠抓得著的把柄。

沒辦法,他不是新皇的人,新皇並不會特意保他。他是太上皇的人,又沒有聽從太上皇的吩咐辦事,太上皇說不定還要主動找他麻煩呢。

林如海過去一直被太上皇攥在手心裡,在朝堂上沒有其他靠得住的靠山,也就只得自己萬分小心了。

除了林如海之外,太上皇特意安插在江南的其他官員也得了他的類似的吩咐。

這些人有的就是完全聽從太上皇的吩咐辦事‐‐太上皇積威甚深,一般二般的朝臣,也少有敢忤逆他的。反而是新皇剛繼位,還沒有做出過什麼大事,過去沒有什麼名聲,現在也沒有什麼聲望。想要朝臣們都心服口服,還早著呢。

還有就是像林如海這種,雖然沒有背叛太上皇,但是並不認同太上皇的命令,因此陽奉陰違的拖著。

他們也不瞭解新皇,不知道新皇是個明君還是昏君,也不知道他對太上皇的心腹臣子是個什麼看法。所以他們只是努力周旋自保,只要自己不留下破綻把柄,大不了就是丟官,總不至於送命。

林如海遇上的問題,林璟自然也是知道的。可他碰到這種事情,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難道林璟能去對付太上皇?可畢竟太上皇還算是林如海的靠山。若是沒有了太上皇,誰知道新皇會怎麼對待林如海他們呢?

以新皇那個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的脾氣,直接讓林如海他們丟官去職也不是不可能的。

新皇對太上皇沒有多少好感,對太上皇的心腹又能有多少好感呢?

至於對付新皇,那就更不可能了。

現在成年皇子只有四皇子和五皇子立在朝堂上,對付新皇,難道要推那個卑鄙無恥的五皇子上位嗎?

林璟可沒有忘記,若不是五皇子多次傳信讓甄家對付林家,甄家也不會打過殺害林璟的主意了。

對林如海來說,大概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

林如海出身富貴的書香門第,科舉過程也很順利,娶妻生子家庭和睦,唯獨官運不佳?

也不能算是官運不佳了,剛過而立之年就做到了正三品巡鹽御史,這官品升得快,算是作為太上皇親信所得到的好處了。

可惜太上皇年老時雖在權謀上依然精明,卻在政務上放縱昏聵,讓林如海這官一度做得非常的憋屈,還得看甄家那個土豪暴發戶的臉色。

像林如海這樣正統的儒家士大夫,都希望自己能遇上明君,有一番作為,在史書上留下明君賢臣的佳話。

而太上皇縱然精明的算不上昏君,也因其自私稱不得明君了。

林如海在巡鹽御史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多年,如今太上皇已經退位,若是沒有別的機緣的話,他的仕途差不多就要止步於此了。

林如海對於自己的仕途,已經算是半放棄了。但他絕不會留下任何汙點和把柄,將來影響了子孫的科舉和前途。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選擇對太上皇的命令陽奉陰違。

就這麼拖著,一直拖到林璟十歲參加童生考試了,林如海還坐在巡鹽御史的位置上。

王舉人年紀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