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肖博目視陳寶。

黑鍋老夫背,送死你去!

陳寶想到兒子就是賈平安的學生,倒也沒什麼難為情的情緒,「敢問武陽伯,那所謂的統計學,果真是經世之學?」

賈平安聞言不禁樂了。

合著這二人是被那句經世之學引來的。

「這是實用之學。」賈平安的神色很平靜。

之乎者也,文章詩賦是讀書人的必修課,而能力的展示就在策問上。

但策問就是個大而化之的專案,就像是後世有人在論壇上丟擲一個話題,引得眾人紛紛給出答案,主持人從中挑選最好的那批人成為吃皇糧的官吏。

這是形而上的一部人,他們學的是儒家典籍,能力當然有,但論實用性就沒法說了。

所謂紙上談兵莫過於此,而一旦進入實操就原形畢露。

最關鍵的是,在中下層需要務實。要想取得成就,要想推陳出新,就要求中下層官吏擁有實用之學。

所以出現一個跡象,一個人從小讀書,學的是詩賦文章,等做了官後,他必須去從頭學習怎麼做事。在工作中遇到專業的問題,他也必須從頭學起。

也就是說,資格選拔的時候壓根不看你的專業能力(也有,比如說書寫公文等等),但最根本的能力卻匱乏。

經世之學就像是個金光四射的招牌,讓算學師生激動,連肖博都被驚動了。

「就是要實用之學啊!」肖博歡喜的道:「國子監中教授大中小三經,可官員要的是實用之學。但實用之學在何處?老夫卻看不到。武陽伯,可否說說。」

這個時代儒學依舊籠罩大唐,但卻沒有後世宋明的那等威勢,更沒有被稱為儒家,近乎於宗教般的地位。

賈平安覺得自己正在腐蝕著國子監,「所謂統計,三句話,收集資料,統計資料,分析資料。」

「資料是何物?」

「資料……譬如說國子監如今有多少學生,十五歲到二十歲的有多少,二十歲到而二十五歲的有多少。」

就這?

肖博覺得無趣。

「其間來自於長安的有多少,來自於洛陽的有多少。」

就這?

陳寶覺得有些意思了,但卻不夠經世之學的名號。

「其間五品以上的子弟有多少,五品以下的子弟有多少。勛戚子弟有多少,新晉權貴子弟有多少。世家門閥子弟有多少,其中關隴的多少,其它世家門閥的有多少……」

「這些叫做屬性,每一種屬性學生的成績優劣,幾成優,幾成劣……」

肖博面色微變。

「這是一個大網,利用這些學生,就能弄清楚權貴、世家門閥的根基。」

什麼是根基?

子弟的教育!

這是公認的。

陳寶仔細一琢磨,拱手道:「這門學問莫不是把萬物都細細割開了,隨後一一琢磨?」

這個解釋偏了,但也算是靠邊。

賈平安微微點頭。

陳寶興奮了,「這等學問於國大有裨益啊!若是大唐各處都用這等法子統計了,會如何?」

肖博拱手,正色道:「武陽伯,這門學問卻太過驚人,算學那邊你暫且別教,等老夫請示陛下。」

他和陳寶急匆匆的走了。

李元嬰在邊上聽了一耳朵,「為何沒教給我們?」

「欠你們的?」賈平安隨後懟了一句,「趕緊把畫給畫出來,否則回頭戒尺伺候。」

肖博和陳寶急匆匆往宮中去。

「祭酒,這門新學怕是不得了。」陳寶想到兒子在跟著賈平安學習,心中不禁美滋滋的,「那些人說什麼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