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實的唐僧,真實的西天。”

“臣當時寫這本書時,只是用意鼓勵人們進取,向善。其實所謂地西天,現在我們大宋地商人經常到哪裡交易。哪裡根本不是什麼樂土,相反的有許多國家,動亂不止,遠遠沒有我們大宋繁榮昌盛。最殘忍的是天竺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等四個階級。除此之外,還有比首陀羅更低階不屬於這四種種姓階級的賤民。當時種姓間不得通婚,違者處罰相當嚴重,甚至可能處死。象臣這樣,就是功勞再大,別想向公主求婚,就是想領兵為大宋效力,作為一個普通地士門,連資格也沒有。因此,臣十分感謝先帝,太后以及皇上,還有為打下這麼一個開明的王朝地太祖與太宗。”

劉娥更是高興,她說道:“石大人,也不必自謙,先帝以士待你,你也為朝廷盡力盡心。這才是君臣相宜地典範。”

“不敢,那是臣作為臣

做地,”石堅說:“然後他開始帶著大量經書回國。:十九年,玄奘返祇長安。史載當時道俗奔迎,傾都罷市。不久,唐太宗接見並勸其還俗出仕,玄奘婉言辭謝。爾後留長安弘福寺譯經,由朝廷供給所需,並召各地名僧二十餘人助譯,分任證義、綴文、正字、證梵等職,組成了完備的譯場。及至麟德元年,譯出《咒五首》1卷後,遂成絕筆。同年二月逝世。前後共譯經論七十五部,總計一千三百多卷。所以不論他對我們華夏造成什麼影響,但這種追求地精神,永遠是華夏所有人的驕傲。”說到這裡他聲音變得低沉,眾人都從他語氣裡感受到那份莊重與敬佩:“他的舍利子現在還在江寧天禧寺裡供奉,臣僥倖得到一觀。(這是宋朝,現在包括日本、臺灣、印度,世界共有九份唐僧舍利子,都當成了國寶)”

聽到唐僧舍利子還在,連趙禎也躍躍欲試,想去觀看。要知道石堅寫的《西遊孝記》,他可是看了好多遍。但想到大娘娘一定不會同意,這才黯然。

石堅又說道:“其實佛教創於近一千六百年前,也就是相當我們中國的春秋開期,與中國的儒術差不多。創始人釋迦牟尼是釋迦族的一個王子。他在青年感受人世變幻無常,想找尋解脫人生苦難地辦法。最後出家修行,悟出佛教的教義,在恆河向民眾傳播。隨著信徒越來越多,形成佛教。他八十歲時在拘屍那迦逝世。但後來隨著環境時間不同,人們理解也不同,開始分為上座部與大眾兩派。五百年後,人們開始對佛塔崇拜,從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團--菩薩眾,又發生爭議,分裂成中觀和瑜伽行兩派,也就是空宗與有宗,將早期的佛教貶稱為小乘。但這時空宗經過龍樹與弟子提婆發揚光大,遠盛過有宗。直到九百年後,有宗經過無著和世親提出萬法唯識,三界唯心的唯識論後,有宗開始超越空宗。到了唐初,密教開始盛行,唐末,密教再次分為金剛乘、俱生乘與時輪乘。相信以後隨著時間與環境的改變,還會將再次分裂下去。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在漢朝,分為藏傳、南傳還有西傳三種方式進入中國的。也是種類繁多,象大乘唯識、三論、華嚴、天台、真言、淨土、禪和律八宗,還有更為混亂的密宗。佛教到了唐朝最盛。以致有段時間,百姓忘記了從事生產,一心想解脫成佛,都嚴重危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