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清軍的覆滅,將使廣東清軍很長一段時間無力再進犯廣西。古華將軍稍作安排,命令第三師恢復以前的根據地之外,就率領第五師全部馳援南寧去了。
再次接到糧草被毀的賓州清軍處於兩難選擇,由於人民軍早早地實施“堅壁清野”的政策,想就地取糧難於上青天。清軍糧草告急已有兩天,就是來賓清軍能順利地把糧草送到賓州,那也是五天之後的事了。“如果就此退兵,哪不是前功盡棄?”清軍都統巴德心不甘情不願地暗忖,“目前唯一的路就是向南進攻,如能打下南寧城,那什麼問題都沒有了,既然叛匪分出大部分兵力遊擊,那麼前面參與防禦的兵力應該很薄弱吧!”
“能消滅八千清軍的叛匪至少應有兩萬人以上吧!”巴德如是想。於是他一邊要求來賓清軍趕快再次送糧過來;一邊命令先鋒清軍極速向南寧推進;一萬後衛清軍接到糧後,馬上趕過來會後。
巴德統領的部隊推進至崑崙關時受阻,激烈的戰鬥打響了。崑崙關位於邕寧縣九塘圩北4公里處的崑崙山上,在南寧城東北49公里處,古關建於漢代,唐、宋、明、清等代曾多次修築。關的頂峰海拔306米,原為大明山餘脈,周圍群山環拱,層巒疊嶂,原關口正卡在南寧至柳州的南北通道中,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有詩曰:“北水歸臨浦,南方控古邕。—關通鳥道,萬仞銀螺峰……”就是對崑崙關的真實寫照,因此,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上,這裡曾發生過幾次較大戰役,其中以宋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狄青夜越崑崙,打敗廣源州壯族首領、知州儂智高之役等最為有名。人民軍佔領南寧後,林逸又高瞻遠矚地命令部隊在崑崙關上經營加固,儼然成了清軍南下不可逾越的障礙。
清軍在進攻之前,先進行猛烈的炮火轟炸,火炮部隊摧毀了一些防禦設施,但步兵的進攻受到人民軍頑強的抵抗,很是不順。晚上,巴德組織夜攻,一場混戰,大部分進攻的清軍掉入了人民軍事先挖好的陷阱中,看到形勢還是無可奈何,巴德鳴金收兵,準備明天再戰。
第二天拂曉,巴德懸賞每人一百兩白銀,許諾攻上崑崙關者連升三級,並組織一支敢死隊,進攻人民軍陣地。 清軍敢死隊主攻仙女山,巴德希冀能佔據一個制高點,然後把火炮架上,從高處俯射崑崙關。守衛仙女山的是人民軍南寧預備役師,這支人民軍非正規部隊,步兵裝備可能跟清軍正規軍裝備差不多,以冷兵器為主,有少量火器。但人數相對於清軍來說就少得可憐了。
劉男奎,一個只有十八歲的精悍小夥子,從小無父無母的,流落街頭,受人欺凌,嚐遍了人間的艱辛疾苦。南寧城的解放,政府政策的新氣象,使他有了新希望。根據地實施的是六年義務教育,劉男奎目不識丁,本來他最想的就是入學堂習文識字,可學校覺得他年齡太大,不宜再入學,叫他去工廠做工。他很遺憾,但畢竟不需再像以前一樣風餐露宿,衣不遮體了,他還是很感激人民政府的。每月能領到足額的工錢,劉男奎對今後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打算。
胡二狗,一個農民的兒子,從小被父母賣給地主做長工,人長到十九歲,受到地主的苛刻對待,受盡地主的殘酷剝削,一直住在低矮破舊,冬冷夏熱的茅草屋裡。是人民軍的政工隊解救了他,是人民政府的政策幫助了他,使他能租種政府的土地,自由自在地生活。
馬山山,二十歲,讀過一些私塾,自認為自己不是一塊讀書的料,沒有功名利祿的命,十五歲起給別人當夥計,好不容易熬到頭,攢積下一些錢,做起一份小買賣。可是這小買賣不是受到地痞流氓的強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