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導能力迫在眉睫,既然有這麼好的機會,何不利用起來呢?

其實,這張專輯在12月紅磡演唱會後就要發行,時間略顯倉促,所以他只決定拍《餘香》和《寫給黃淮》這兩首歌的mV,幾首搖滾歌曲的mV就利用開演唱會的錄影來剪下,省時又省力。

其實這個年代的磁帶專輯才是主流,光碟專輯的銷量大約只有總銷售量的五分之一,畢竟一盤磁帶才8元錢左右,一盤cd光碟卻要30元左右…

另外,放磁帶只需要一臺錄音機,放cd光碟卻需要一臺Vcd,這個時代一臺錄音機一般家庭都能消費得起,但Vcd就不是一般家庭能承認得起的。

別看正盤的磁帶和光碟價格都不便宜,就以為當歌手出專輯很掙錢,其實一張專輯的利潤最終落到歌手手中的錢卻很少。

這個年代歌手出一張專輯所獲得的總利潤,唱片公司要分掉其中的45%-65%,線下銷售平臺要分掉30%,作詞作曲分掉其中5%—8%,製作人要分掉其中7%-9%,最後歌手分得剩餘的1%-20%。

20%也就只有邁克爾傑克遜這些世家級巨星才能拿道,像劉德發、張學有這些天王巨星能拿到15%就頂天了,歌手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是靠開演唱會和代言以及商演。

代言就不說,名氣稍微大一點的歌手,隨便一個代言一年都是上百萬,商演一場因名氣大小几萬幾十萬不等,而開演唱會歌手一般也能分到40%利潤,剩下的60%由主辦方和公司對半分。

廖鴻儒寫完《餘香》這首歌的mV的劇本,又開始畫分鏡頭。

所謂的分鏡頭,就是導演根據文字劇本,根據自己的總體構思,以鏡頭為基本單元,將故事內容劃分成不同的場景、角度、聲畫形式、鏡頭關係等,等同於未來電影視覺形象的文字工作本。

在後期的拍攝和製作,基本上是以鏡頭劇本為基礎的,所以也被稱為導演劇本和工作劇本。

會畫分鏡頭是一個導演的基本功,因為導演需要將角色的心理描寫劃分的更加明顯一些,這個時候想要清晰的展現出來角色的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畫分鏡頭的手稿。

這樣到了拍攝的期間可以將這個場面表演的淋漓盡致,這個想法也是來源於各大導演的臨場發揮,所以分鏡頭的好壞也預示著一個導演的導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