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那種“權威思維”在作怪。至於事出之因,無非是當年袁世凱要求取得政治地位時,當時由同盟會改組的“老國民黨”當中,黨員眾說紛紜,拿不出一個準主意。
看得出來,對於那次下野“先生”是耿耿於懷的,究其根本,還是中國那句老話在作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所以如同“先生”這樣的“有志之人”自然要求達了。這也是民國時候的革命家,與思想家們追求的目標。
這樣的結果,便使有志之人成了被政治權益左右、利用的人,也難保自己真正的“志向”不因現實的影響而偏航。所以,根本的錯誤不在人,而在於手段。“有志”不應該成為口號,“有為”,才是使中國從根本上富強的唯一手段。
不能不說,日本人在其由封建社會後期,在列強的壓力下,轉型時的心態比之當時中國民國時期的政治家們,要有遠見。
“當時‘廣東事變’之後,我原走出去南洋的想法,只是那兒的華僑們如今與中華復興黨的關係比較密切,我擔心我們到了那兒受到不明真相指摘,因此我們才取道日本。原本打算坐船前往歐洲,可沒想到……”
這樣的話聽到陳嘉庚耳中,卻未必受用。對方畢竟言談之中雖然不談南洋華僑們支援“中華復興黨”的力度過大,但又不甘心不讀出自己心理話。的確“先生”的黨與他本人曾經在歐洲、南洋各地的華僑當中有相當影響,甚至早先的行動,往往都出自於華僑們的資助。
然而,現在這一切已經時過境遷。這並不是因為“先生”對於“黃埔士官”學校的攻擊,而是出於巴達維亞那次行動,等於向世界宣佈了華僑的權利。僅就這一點,早就贏得了南洋華僑的心。
“是哪,現在的華僑們非常歡迎中華復興黨的人,畢竟是他們在巴達維亞,以組織起來的工人以及為澳大利亞人生產的軍火,為當地華人出了一口惡氣。使他們可以在他們辛苦勞動得來的產業上,繼續生活下去。大約正在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
聽到這樣的回答“先生”答不上話來,畢竟如果論起來,華僑們曾經對同盟會有過同樣的熱情,可現在想要重新得回他們的認同,又是一件何選樣艱難的事情呢?
“一起看文學網首發,請支援正版閱讀,支援作者創作”不笑生A群:35761481;郵箱:qljrjaaa@。
“陳先生所講的話,的確有些道理。我還有個不情之請,請先生回到南洋之後,向那兒的華僑們解釋一下,廣東方面發生的事情,不過是為了儲存那所軍校,不因為他們的所屬而受到日本人的進攻所發生的誤會罷了!”
“一定,一定!”這就是陳嘉庚的回答,雖然他回答的挺痛快,但心中也明白,這不過是虛與委蛇罷了。
對於這次會見,“先生”的心中同樣並不抱有什麼更大希望,華僑們會願意聽到他代表“中華革命黨”發出這樣的解釋!畢竟,這麼多年被那些當地的鳥人們欺負下來,這也是唯一一次有人替他們說話,替他們出頭,替他們鳴不平的時候。
而自己呢,恰恰在政治利益的驅動下,只看到5000名受過良好訓練計程車官們,所代表的軍事價值,而忽略了他們的感受。或者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就根本沒有想到這一點,在今天這個四面楚歌的境地之中,回想起來的確使人不勝汗顏。
至於說關於“廣東事件”的解釋,從道理上,大略也說得過去。然而,只怕受了“中華復興黨”恩惠的華僑們,是一點也聽不進去的,畢竟他們是患難兄弟,還有比這更使人感情深厚的事情麼!
在告別之時“先生”倒是說出了一句使陳嘉庚也稍受感動的話來,但至於南洋的那些華僑會不會被感動,這卻是個未知之數。
“是哪,我們國家的戰亂,使我們這些人疲於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