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不光是票房那麼簡單,還有在圈子裡的地位。

想在導演圈子裡混出頭,要麼拿大獎,要麼高票房。

馮曉剛以前的片子票房基本上在三四千萬上下,和大多數導演比這個成績相當出色,但遠沒有達到讓人驚豔的地步。

他在導演圈子裡的處境頗為尷尬。

一方面他和那些在國際上拿大獎的導演混不到一塊去,人家不搭理他,不是說不和他聊天,而是排斥他進入那個圈子。

這種感覺不難體會,在公共場合見面大家聊的很好,可私下聚會卻不邀請他。

就算是湊巧在飯局上碰見,人家聊的都是藝術話題,和國外某位電影大師的交流,在歐洲電影節上的軼聞趣事。

他插不上話,雙方不在一個維度上。

另一方面,他在商業片導演的圈子裡混的也不怎麼樣,大家倒是有共同話題,不過也存在著激烈競爭。

商業片講究的是票房,爭檔期,爭排片,爭票房。

每年的賀歲檔,那些商業片導演都不希望馮曉剛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的關係怎麼可能融洽。

也有和馮曉剛關係好的,比如拍攝主旋律題材和劇情片的導演。

每個圈子都是一個江湖,只要有人就有矛盾和糾紛,不可避免。

一直以來,馮曉剛的底氣不足。

在這個講究門第和身份的圈子裡,野路子出身的他一開始就處在不利的地位,沒有學院派的正經名分,也沒有可以依靠的師承情面和裙帶關係。

他早年遇到的朋友身份和位置都明顯比他高。

葛尤雖然跑了十年龍套,卻出自演藝世家,林子軒廣播學院畢業,是小有名氣的編劇和作家,姜聞戲劇學院科班出身,大明星,張國粒是西南第一小生,更別說還有韓三評這類實權人物。

馮曉剛家境一般,沒學歷沒人脈,無門無派。

他進入這個圈子,深知人脈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自身力量並不雄厚的階段,他更需要朋友的幫助。

他抓住一切上進的機會,從美工到編劇,再到電視劇導演和電影導演。

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朋友的幫扶,也有來自行業內部的惡意,一些專業人士對他進行責難、非議和某種形式的冷漠。

相對於媒體的批評和質疑,這種內部的打壓更讓人心寒。

馮曉剛對此耿耿於懷,但這就是演藝圈的現實,他不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只是沒有掀桌子的底氣。

而且,他正在競爭導演協會副會長的職務,需要更多的導演支援。

隨著好夢公司的發展,在各個協會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像電視協會、電影協會、導演協會等等,都是華國文聯的附屬機構。

這些非官方機構掌握著不小的權利。

比如主辦電影節,頒發獎項,組織演出活動和文化交流,和廣電總局相呼應。

可以這麼理解,總局負責大方向上的管理,各種協會承包具體的工作。

《英雄》在票房上的成功讓馮曉剛大出風頭,即使影評人和專業人士的態度沒有好轉,他也不怎麼在乎。

或者說早已習慣。

他在乎的是自己在圈子裡的地位,進了億元導演俱樂部,他站在了內地導演圈子的頂層,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從幾個側面能反映出他的改變。

以前記者稱他為大導演,他會謙虛兩句,還要努力,如今他或許還會客氣,只是心態上截然不同。

有些話他先前不會說出來,現在有了底氣,一不留神就脫口而出。

他在性格上有些張揚,同時也有心思細膩的一面,只不過伴隨著逐漸的成功,張揚的性格被不斷放大。

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