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望著汾水東側原野上忙碌的情形,心中的思路也漸漸的理了個清楚。

自三月底接到周、虞聯軍來進攻唐方的訊息,到今日送走做為使者的周國太師姜尚,這兩個多月以來自己的神經一直緊繃著,並且還都是在高強度的壓力下度過的。與周虞聯軍的戰陣、去南邊營救虞饕和胥郊二人的行動,哪一步出點差錯都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從南邊回來的路上又遇到了前來打探訊息、盛氣凌人的周國使者,不過這使者後來變的倒也挺溫和的,自己的那幾條議和條件中,其中最關鍵的便是要將小虞國和胥國要回來,成為向南的第一塊跳板。但是這塊跳板真的搭建好後該怎麼用,姜林的心中還沒有太好的把握。

現在晉陽鎮中已經開始在分田包產到戶,貨幣也逐漸地投入使用,私有化逐漸實施,但卻不能私有化的太過徹底。核心場、站還是要牢牢地抓在手中。這是最基本的大方向。

接下來的任務還更加艱鉅,一旦南邊的小虞國和胥國拿回來,併入唐方,這將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不論從統治方式,還是從統治距離上來講都充滿了挑戰。雖然姜林在眾骨幹面前講述此事時表現的極度自信,但是無論是後世還是現在,自己都是一個絲毫沒有治政經驗的毛頭小夥。

從去歲接手黑石村落首領開始,到現在的唐方首領,一年的時間裡晉陽鎮能發展到現在,不得不承認期間有許多事情都是誤打誤撞。比如那些隨軍來的奴隸,確實擴充了人口,但是這樣隨機性的事件不可能形成常態,也就是說晉陽鎮的人口以後會不會快速、持續地擴大,姜林的心中其實也沒底。

不過懼老爺子當日勸姜林與周國議和時所提的九字方針,確實是必須堅持的。那麼基於這九字方針,接下來該怎麼走,確實應該好好考慮考慮。

首先,還是最重要的糧食問題。可以說糧食是一切開發建設的基礎。晉陽鎮需要投入足夠的勞動力去搞開發建設工作。對於這些體力勞動者來說,一日兩餐的粟米粥已經很難滿足現在的勞動強度。晉陽鎮周邊平坦的土地上,粟米、小麥實行輪種。紅薯這樣不挑土地的耐旱作物找一些溝溝坎坎犄角旮旯的土地也能大規模的種植。這些都可以增加糧食的收成,加上包產到戶的政策,如此一來糧食問題應該很快能解決。

其次,住房問題。現在山腳下汾水東側的這塊平原上,已經建起兩排整齊的民居,一套民居解決幾戶人家住房,再加上南邊還沒拆除的茅屋群,倒也解決了現在晉陽鎮的居住問題。隨著建設進度的實施,住房問題應當也不用再費太多的精力。

另外便是防務問題。晉陽鎮的人口基數太少,所以常備兵少的可憐。上次與周虞聯軍的戰陣,姜林看到排在後面的那些只是經過短時訓練的居民,怎麼想都覺得依靠這些人是無法打勝仗的。

這個時代的軍隊體制,諸如商國和名義上為西伯侯,其實已經具有周王實力的周國,常備兵力為右、中、左三師三萬餘人用來負責震懾那些不臣的諸侯和方國、以及守衛宮城等。到了戰時會大規模徵召具有參戰資格的庶人,即國人作為補充。戰陣之時,戰車打頭,後面緊跟訓練有素的常備兵,再後面便是這些臨時徵召的庶人用來助威,壯大聲勢。至於那些奴隸,多是用來充作苦力和軍營中的雜役。

若是前面的戰車和常備兵戰勝了還好,一旦戰場失利,後面的那些臨時徵召的國人也只有被敵人砍瓜切菜任人宰割,或者被俘淪為奴隸的份。

這是多麼的不負責任啊。所以唐方無論如何是不能這麼做的。常備兵就這麼少,依靠常備兵力和其他諸侯方國對陣那是找死,若是再徵召一些後面的臨時兵員,那真是太不負責任了。所以唐方的軍事必須走精兵路線。

另外便是武器裝備上的降維打擊。床弩的威力此前已經顯現了出來,鐵製兵器的威力暫時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