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人的思想、權利和需求了。但到目前為止,這一帶有“文革”情結的思想觀念完全從人們的腦子裡剔除了嗎?我看還沒有。我們生活中的有些說法、做法,明明是在重溫“文革”舊情,藕斷絲連。對這一點,我們該有足夠的警覺和清醒,以免“文革”以另外的面目出現。我們已學會了識別凶神惡煞,但對戴著天使面具的魔鬼,我們的抵抗力怎樣呢?

天津監獄在尊重人的權利,特別是尊重犯人,過去被視為另類的特殊群體作為人的權利方面,確實開了個好頭。對這一點,有過大牆體驗,嘗過專政滋味的從老師該最有言權。像我和華棟兄這樣年紀的,在從老師那一輩知識分子備遭**磨難時,我們正沐浴著陽光雨露呢。而且當時的教育告訴我們,從老師們正是我們的階級敵人。那個時候,我是多麼慶幸自己根紅苗正!而對那段歷史,我們今天竟是那麼不願提它,猶如阿Q腦袋上的那塊疤,填平歷史,不等於沒有過歷史。

對這一點,我在隨從老師重訪他當年接受勞改的茶澱農場(即清河農場)時,感觸頗深。德國人在當初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納粹集中營,豎起了警示牌,讓後世子孫牢記人類歷史上那慘絕人寰的一幕,永誌不忘,是為了不再重蹈覆轍。我想在茶澱這樣曾經強迫知識分子勞動改造的“集中營”舊址上,至少也可以立上一塊歷史的碑記:某時有多少右派知識分子在此接受勞改,又有多少冤魂葬在這裡。從老師告訴我,羸弱卻有著錚錚鐵骨的書生呂熒死得很慘,現在他們的墓都平了。遠遠望去,這裡只剩下了一望無際的茫茫蘆葦,在強勁寒冷的秋風中無聲地哭泣、訴說。難道我們就讓這風中搖曳的蘆葦來遮羞,來做那段恥辱歷史的無言證人?

從老師那代知識分子,太多的人是揹負著莫須有的冤屈,受著非人的**和折磨。而今,關在天津監獄裡的這些個犯人,可全是貨真價實的罪人,卻享有了最起碼的人的權利,得到了最起碼的人的尊重。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和法制建設的進步。我想,從老師都會為今天的犯人而慶幸,當然更為我們在法制建設上所取得的成績而感欣慰。

天津監獄是模範監獄已早有耳聞,兩天走馬觀花的踏訪,著實叫我瞠目,已把我腦中的監獄印象擊得粉碎。我不能不佩服天津監獄領導層的前意識,他們對犯人權利的尊重淨從細微處著眼:從綿延數里的大牆外看不見高架的電網;監獄樓本著叫犯人悔過自新,已改稱教學樓;鐵窗也修到玻璃窗裡邊,成了隱式的。反正從外形上看,若沒有荷槍的武警站崗,沒有我們嚴格執法的獄警監守,我真以為自己走進了一座別墅區。這裡綠草如蔭,綠樹成行,漂亮的樓房,碧清的池水,倒有幾分田園的野趣。我和華棟兄同陪訪的天津監獄幾位領導開玩笑說,倘若我們犯了事,有勞幾位關照,託關係找門子,把我們弄這兒來,沒準又多出現兩個大牆作家來。那才夠格當從老師的學生。

天津監獄對犯人中有一技之長的,還真就不埋沒。能書善畫,可讓你塗抹丹青,金石之巧,可在盈寸的一方世界裡揮刀縱橫。陳列室展出的犯人藝術作品,與其說是犯人的心血所成,倒毋寧看成是我們的獄警所傾注的心血。

這些血氣方剛的獄警,每日與犯人相對,那是怎樣一種人生況味,我一時無法想象,更無法體會。天津監獄的犯人都住上了樓房,屋裡有暖氣。可我們的獄警卻還有相當一部分住在家屬區低矮的平房裡,冬天燒著煤火。犯人刑期有年,而這些多畢業於警校的年輕獄警們,卻是“監”期無限,直到白告老。我多想去探尋他們的內心世界,把我這一管無力的筆,盡情向裡面延伸。

拜謁沈從文先生墓地的時候,我忽然想到,這位鳳凰之子以其天賦的文學才華,啟用了湘西土地上神奇的清山秀水,使“邊城”具有了永恆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這大牆下的監獄生活,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