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關於買魚的心理博弈詳解(第1/2頁)
章節報錯
碗裡的獅子頭吃了一半,第二道菜就上來了。
畢竟是平價餐廳,根本不可能遷就客人的就餐速度。
上菜的還是那位笑臉迎人的阿姨
“各位好,松子桂魚,裡面很燙啊,別一口咬下哦!”
???
李瀟
他暗暗琢磨,難道自己剛才猜錯了。
阿姨要提醒自己的,並不是獅子頭裡面的肉汁太熱了?
上完菜後的提醒,可能只是她的順口帶上一句???
松子桂魚不大,畢竟只是一條一斤多一點的鱖魚。
除去內臟後,只會更小。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店家偷工減料,而且活物和做好的菜品確實會出現很大差距。
無論是體型,還是重量。
一條2斤的魚,殺完後,大約就只剩下14到15斤,也就是一斤魚,殺好後會少025到03斤。
畢竟是要去掉鱗片,斬掉一些沒用的魚刺,最重要的還是要去掉魚的內臟,這才是活魚和殺好的魚的最大差異。
當然了,除了這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
商家真的偷工減料,並且偷換了概念。
宣傳寫著
小龍蝦買三斤送三斤
客人到手後卻發現,只有4斤。
商家給出的解釋,6斤是活著的小龍蝦,殺好後是4斤。
這就屬於虛假宣傳偷換了概念,雖然6斤活的小龍蝦,殺好去頭後,確實真的只有4斤。
但是,商家在宣傳的時候故意不說明,這就是不道德的行為。
哪怕你家煮熟的小龍蝦,連湯帶汁,一共六斤,想來,也沒有幾個人會去投訴的。
言歸正傳,雖然說這條松子桂魚個頭不大,但是在李瀟看來,肯定是足稱了。
畢竟李瀟身上可以是有著能力:海鮮挑選精通。
雖然沒辦法讓肉眼變成電子稱,但是一斤多不到兩斤的活魚煮熟後,大約有多大,還是一清二楚的。
松子桂魚
每個地方稱呼都有些不同,但是做法幾乎都是一致的。
選取肉多,刺少的魚進行取肉。
通常而言大部分地方都會選用鱖魚,也就是所謂的桂花魚。
其實鱖魚和桂花魚都是一樣的東西。
但因為鱖字較生僻,不少人只知道讀法,而不知道寫法。
所以以桂字代替,久而久之不少地方,便將鱖魚稱之為桂魚、桂花魚,鱖魚和桂魚只是叫法上的區別。
製作松子桂魚用的鱖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鱖魚太大了,肉太厚,裹上面粉後,裡面的肉會容易炸老。
鱖魚也不能太小,小了,骨頭重,肉就少,經過炸制後,魚肉就會縮得很細,只能吃到裹粉而吃不到魚肉。
所以,製作松子桂魚的鱖魚,最好就是選擇一斤半到兩斤這個級別的,既不會太大,也不會太小。
眼前這條魚的大小就正好合適,看來經理也不是那些為了多賣出一兩斤如,而不顧實際,隨便選魚的人。
當然,可能也是因為,在採購的時候,店家就有意地選了15斤到2斤規格的鱖魚,讓出品更加好。
松子桂魚的做法就要比紅燒獅子頭難許多了。
當然,其實也不是說松子桂魚真的很難,主要是松子桂魚對於刀工有一定要求,很多人根本沒辦法達到。
買一條活著的鱖魚,用木棍敲在魚的七寸上。
你不知道鱖魚的七寸在哪裡?
那就隨便敲,慢著隨便敲是開玩笑的。
不敲七寸,就儘量敲頭,多敲幾下,別讓他去得太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