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印度總理下臺,接著上臺的就是華夏大領導,就該他發表與會感言了,如果不做出對應一首“人民讚歌”回應,這聯大會議只怕要被印度方面先聲奪人了……

第九百一十七章 北國風光,萬里雪飄

在聯合國大會這個國際舞臺上,各個政要都在盡力展現自己的魅力和感染力,藉此提升本國的形象。

而這方面,恰恰又是華夏領導人最薄弱的環節,他們都是從基層一步步幹上來的,不是靠著演講和選舉來競爭選票的,所以不習慣表現自己的魅力。

這在以前還沒什麼,畢竟華夏給人的印象,只是一個野蠻落後而人數眾多的落後國家。

可現在,卻截然不同,這幾年文化上和經濟上的飛速發展,已經讓隱忍多年的華夏,正式站上了國際舞臺的中央,特別是與新歐洲一場轟轟烈烈地經濟戰,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今天的華夏,已經儼然是亞洲的領袖了,人人都想看看華夏領袖,究竟沒有過人的魅力。

面對印度領導人挑起的事端,如果退怯,只會讓人覺得華夏還沒有準備好,更是沒有這個魄力去承擔這個領袖角色。

而且更麻煩的是,曰本,朝鮮領導人,都還在後面演講。

要是華夏無法及時作為炎黃文明代表,做出回應,讓曰本,朝鮮方面來反擊,華夏這位剛剛冒起的炎黃代表,就會給人以名不副實的感覺了。

所以,看著臺上的華夏領導人念著官方演講稿,電視機前的人們,卻都等待著他怎麼對印度方面做出詩歌回應。

這種情況下下,蘇懷腦中思緒也在飛轉。

鼓舞人心,歌頌華夏的贊詩嗎?蘇懷稍微想了一下,到是有幾首,像是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裡金刀血未乾。”。

可這種詩歌未免殺氣騰騰了,不適合聯合國大會這種場合。

而其他的詩句《滿江紅》之類的,都已經在使用過了,古詩中再沒有什麼可以用在這種場合了。

王先生見蘇懷沉默不語,不由有些著急道:“蘇先生……你還沒有靈感嗎?”

旁邊的翠翠也忍不住道:“老師,你這麼有才華,寫詩而已,怎麼還想這麼久,寫個嘲諷印度的詩就好了,印度人這麼逗,黑點這麼多,隨便罵就好了。”

宋濂沉聲道:“小孩子懂什麼,這是什麼場合,咱們要表現咱們的大國氣度,激勵民心可以,但一定不能罵別人,人民贊詩,最重要的是,突出咱們華夏人要自強自立!要展現的不是壓別人一頭的戾氣,而是要在文明古國的基礎上,要有今人更勝前人的志向!”

宋濂這話一說,在場人無不敬佩,印度方面蓄意挑釁,很容易引發憤怒情緒,失了國格,絕不能自降身份,冷嘲熱諷。

而且人家那首《人民的意志》,主要是歌頌了印度國家和人民,並沒有攻擊華夏。

如果按照蘇懷平時張揚的風格回應,就會顯得反應過度,氣度反而是小了。

這話到是點醒了蘇懷,蘇懷猛然想到了一首適合的詩,頓時對宋濂道:

“宋院長說得好,華夏先祖的光輝,不是我們炫耀的資本,我們要有發奮圖強,更進一步的魄力。”

王先生頓時眼睛一亮,驚喜問道:“蘇先生,你已經有靈感了吧。”

蘇懷從容不迫道:“王先生,你有紙筆吧?”

“來不及了,蘇先生您直接跟我來吧。”王先生聽臺上華夏大領導稿件已經快唸完,急忙帶著蘇懷就從後臺上了主席臺。

此時面對印度挑釁,曰本,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