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登時又大哭起來。這番哭,卻哭得悽慘極了,足足哭了一個時辰。
二位帝女淚盡繼之以血,連鼻涕都是猩紅的,有時揮在地上,有時揮在竹上,那揮在竹上的,竹的顏色就因之大變,後來別成一種,斑痕點點,大家就叫它湘妃竹,亦叫斑皮竹,就是這個出典,亦可見得是至誠能感物了。閒話不提。
且說眾人將帝女等苦苦勸住,就商量歸計。因為二位帝女之目的已達到了,但是二女仍舊不肯,說道:“從前歷史上所載,黃帝乘龍上升之後,其臣左徹,取其衣冠,葬之橋山,而廟祖之,留一個紀念於後人。現在我父親亦上升仙去,所留下的衣冠等物明明在此,我們也應該做一個墳,將衣冠等葬下,留個紀念,方才回去。”那伯禹所派遣來的人說道:“夏伯諸位本有這個議論,要想在鳴條山附近給先帝造一個墳呢。”
宵明一聽,就不以為然,說道:“先帝昇仙之地在此,紀念應留在此,為什麼要留到鳴條去?”燭光道:“姊姊隨他去吧,他們造他們的,我們造我們的,何必去管他。”登北氏聽了,頗以為然,於是就叫從人在附近選擇一塊地造起墳來。雖是衣冠之葬,一切仍與真者無異,因為帝舜微時善製陶器,即位之後,各物以陶器為上,就是棺槨亦是用瓦制的。所以這次用的是瓦棺,衣冠之外,並西王母的白玉琯亦殉葬其中。帝妃和二女等就住宿在附近之地,監造墳工。
說也奇怪,那墳工開始之時,忽然有大群飛鳥從空而來,其狀如雀,各各銜了沙土,來幫助作墳。頃刻之間,成為丘壠,眾人都看詫異極了。而且還有奇怪的,那些鳥兒能吐五色之氣,又能夠變其形狀,在樹木是飛禽,一到地上就化為走獸。它們所銜來的沙,其色青,其形圓,粒粒都像珠子,積成丘壠,因此大家就給此地取一個名字叫珠丘。這種沙珠又輕又細,往往因大風一起,它即隨風飄蕩,飛散如塵,因此大家又叫它作珠塵。的確是個寶物,服食了可以不死,佩帶了可使身輕。可惜當時沒有人知道這種妙處,就是那種鳥兒,亦沒有人能知道它的名字。
直待墳工完畢之後,眾人星散,過了多時,才有一個人跑到墳上來憑弔。這人姓方,名回,是帝舜微時的老朋友。從前皇、英下嫁,是他做的媒人。帝舜貴了,他與靈甫、洛陶、續牙、伯陽、秦不虛、東不訾等避匿不見,到此刻八九十年,靈甫等六人已逐漸死盡了,只有他是服食雲母粉之人,依然尚在。
聽說帝舜昇仙,在此地造墳,他就跑來憑弔一回。
可巧這時,那些蠻苗慕帝舜的德,仰帝舜的昇仙,大家都到墳上來朝拜。看見那種鳥兒,都覺得詫異,議論紛紛不一。
方回就告訴他們道:“這鳥名叫憑霄雀,是一種神鳥。”那些蠻苗看見方回野服黃冠,不知道他是什麼人,都似應非應,似信非信的,不甚去理他。方回亦不再言。後來看見風起塵飛,他深知道這是寶物,隨即掏了許多,大嚼一飽,並且作了兩句七言的贊,叫作:珠上圓潔輕且明,有道服者得長生。
贊罷之後,徜徉面去。那些人看他如此舉動,嚼沙啗塵,瘋瘋癲癲,以為他是有神經病的人,亦不去理他。哪知方回後來競成仙人了,可是仍舊遊戲人間,不到天上去。直到夏後啟的時候,他又出來做宦士。大家知道他是個神仙,有一日,誘他到一間空屋中閉他起來,又用泥四面封塞,沒得給他向外走,要想要求他傳授仙道。哪知轉眼之間,方回已不知去向,那門上之泥中卻留有一顆方回的印子,無論如何,弄它不開。所以當時人有兩句話,叫作“方回一丸泥,門戶不可開。”但是方回從此竟不知去向了。這是後話,不提。
且說帝妃、帝女等在那監造墳工之時,眼見憑霄雀這等靈異,益信帝舜昇仙之事是不假。但是照古人制字的意思看起來,人在山上曰仙,那麼雖則上升,或者仍舊在這山上,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