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到了六月的時候,乾隆曾經下命令召回佔領地區的清軍士兵,不想對緬甸大舉用兵。不過雲南諸多地方官員被表面的軍事順利矇蔽,主戰情緒高漲,紛紛鼓動楊應琚對緬甸作戰。起初楊應琚還很冷靜,對部下說:“老夫官至一品,年逾七旬,沒有必要為了貪功而冒起邊釁。”副將趙宏榜便大言說道:“願假某兵數百,可生擒緬酋於麾下。”騰越知州陳廷獻也說:“無須煩勞官兵,某已集土練四千以待。”
楊應琚終於被說的心動,召集道,鎮,府,州官商議。迤西道道臺,永順鎮總兵,永昌府知府等人相繼表示,“緬酋勢大,邊釁不可輕開。”尤其是永順鎮總兵烏爾登額,一月之內,先後七次向楊應琚陳述,痛陳厲害,反對進兵緬甸。
只是,**一旦開啟,便不是輕易可以關的上的。楊應琚雖然在內地算為能吏,畢竟不瞭解緬甸情況,對當前局勢茫然無知,甚至在趙宏榜等主站派的遊說下起了輕視之心,認為緬甸不過是莽匪和木匪兩部分組成,內部分裂渙散,不足為懼。一方面指揮屬下備戰,另一方面,三上秘折,鼓動乾隆對緬甸用兵,以助自己開萬世難逢之功業,以期繪圖凌煙閣。
秘折言之鑿鑿,雲緬甸取兵屢次侵擾土司邊境,若不乘時辦理,唯恐日後土司地區難得安寧,已經秘密派遣土司可靠屬下,潛伏緬甸境內,將其地方廣狹,道路險夷,暗中細繪成圖,不日進呈御覽,其他預備調撥兵馬等事,現在已經密為佈置。如今緬甸人心渙散,各土司早已解體,人心思歸,渴盼天朝神兵早降。另外,木邦土司已經將緬甸王委派監視的人殺害,情願歸順。
折中又奏他關於今後軍事安排,強調絕不敢貪功冒進,步劉藻後塵,固不敢輕舉妄動,亦不敢坐失戰機。
乾隆皇帝本來就有些好大喜功,開始的時候還覺得此次用兵太過遙遠,對於與大規模攻打緬甸,勞師耗餉,有些猶豫。架不住楊應琚屢次上書,又覺得楊應琚“久歷封疆,夙稱歷練,籌辦一切事宜必不會輕率行事,”終於聽信其言,同意大舉發兵緬甸。
此次發兵,對於緬甸當時的內部局勢,兵力情況,和正在於暹羅交戰的情況,朝廷上下,包括後世穿越而來的和���際且晃匏��4蠹葉枷胱牌窘柙頗系胤降耐蠐嗦逃��純燒鞣�宓椋�嬋晌絞翹煺嫻睦骱Α��瞳|大致知道戰果,不過一來他年少言輕,說出來也沒人聽他,二來當初若不是楊應琚給高恆與伍彌氏做媒,他還不至於跟高佳氏翻臉。基於此,他除了跟傅恆,跟五王爺弘晝略微猜測了一下戰果,即使兩人全都不以為意,他也沒有多說。
七月,緬甸蠻暮土司去緬甸國度阿瓦(今緬甸曼德勒)朝見緬甸國王沒有回來,他的母親,妻子,和弟弟在清朝的震懾招撫下,奉上版圖歸降。副將趙宏榜率兵五百出鐵壁關,輕易拿下蠻暮土司管轄區域內的重鎮新街(緬甸八莫)。而蠻暮土司自阿瓦歸來,見親人皆以投降,無奈下也只得歸順清朝。時隔不久,木邦土司也公開宣佈內附。一時間,捷報頻傳,楊應琚在朝廷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
九月十二,楊應琚前往永昌,以接受木邦土司投降為名,開始了進軍緬甸的行動。此時趙宏榜已經拿下了新街。
新街,位於南大金江(伊洛瓦底江)水口,為當時的清緬互市之所在,順流而下,五六日便可兵至阿瓦。緬甸王莽紀覺得知訊息,深知情勢嚴峻,調集數萬